-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静安区中小学课头堂提问调查报告(word)
静安区中小学课堂提问调查报告
提要:本报告通过对静安区部分中小学十八堂语文、数学课的课堂提问常态调查,旨在把握当前中、小学师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并由此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调查的缘由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场所,所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这一点不容置疑。
近几年,教学问题聚焦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教学中,师生对话构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师生问答成了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问答这一互动性行为,它能诱发学生参与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某些线索,使学生注意到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在教育界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观点达成基本共识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情况。
关于课堂提问,顾泠沅先生曾就一堂数学课作过细致而又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那么,我们区中小学课堂提问的情况到底怎样,为了真实反映我区师生课堂提问的现有水平与质量,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组织力量做了这一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
(1)提问的次数。分教师提问次数和学生提问次数。
(2)问题的类型。分成认知与组织两大类。认知类问题又分为事实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性四个层次的问题。以下分别对这四个层次的问题给以界定:
事实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概念、方法、过程、理论等。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以前学过的知识。
理解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比较、归纳所学的知识,从而把握知识的意义、本质和规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
应用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把已经习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充实、丰富和检验,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问题是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法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结构或是一种新的整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无效性提问的次数。指教师自问自答及含糊不清造成的重复次数。
(4)学生回答的形式。分齐答、举手指定回答、未举手指定回答、抢答、无人答五项。
(5)教师对待学生回答态度。分鼓励、判断、启发三类。
2调查方法:
(1)随机抽取三所小学、二所中学和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一至九年级语文、数学课各九节,共十八堂课。
(2)听课采用客观描述与行为观察法。
三、调查结果
1师生提问次数对比
表一? 语文学科各年级师生认知类提问次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平均
提问次数
教师
37
25
30
42
31
30
43
26
98
40.2
学生
0
0
0
0
0
0
0
0
0
0
表二? 数学学科各年级师生认知类提问次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平均
提问次数
教师
36
36
42
29
50
46
13
23
28
33.7
学生
0
0
0
0
0
0
0
0
0
0
结果分析:
(1)不论语文,还是数学学科,每堂课的教师提问次数平均都在30次以上,一改以往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取而代之是边讲边问的授课方式,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
(2)除了九年级的一堂语文课外,初中的课堂提问数较小学来得少。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问题的难度也在增加,学生所需要的思考时间亦增加,自然一堂课的问题数要减少。
(3)观察了十八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主导地位稳固,教师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形成较良好的课堂纪律,这符合班级教学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教师提问的地位,缺乏师生“对话式”的问答行为。
(4)整整十八堂课,只有一个学生(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向老师提出一个想尝试表演的要求。无学生提问这一现象在目前的课堂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无学生提问,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反映了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现状。
(5)反观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没有一堂课教师能留有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也没有向学生提出“今天的课还有问题吗?”这类征询性语言,可见教师没有创设鼓励学生提出自身见解的机会、氛围。“一言堂”的教学理念在许多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
(6)大量的问题固然能带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但问题数量过多,以一堂课45分钟计算,平均每12分钟就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