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隋偶唐五代)教学大纲
PAGE
PAGE 1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教学大纲
绪论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貌
诗:唐代文学的主体。诗人众多;艺术精湛 ;体裁全面 ;影响深远。
文:清代所编《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骈散文共二万余篇,内容博杂。
小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词:产生于唐代而影响深远的新文体
二、隋唐五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国力强大,社会繁荣,文学的外部环境
思想多元,兼容并包,文学的文化氛围
漫游出塞,贬谪隐居,文学的创作主体
南北合流,嬗变演进,文学的自身发展
三、隋唐五代文学的发展与分期
隋唐五代文学(581-960),凡379年,分为三段。隋代(581-618)为序幕,唐代(618-907)为主体,五代(907-960)为尾声。唐诗通常分四期。
初唐(618-712):唐开国至睿宗太极,奠基期。
盛唐(713-765):玄宗开元至代宗永泰,繁盛期。
中唐(766-826):代宗大历至敬宗宝历,分化期。
晚唐(827-907):文宗开成元年至唐亡,新变期。
四、研究现状及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总体最为成熟
相对而言,唐代研究充分,隋代及五代较弱;盛、中充分,初、晚较弱;
研究方法上偏于文献与偏于鉴赏两路
学习方法上的两个结合,一为文史哲相结合,一为文学史的贯通与文学作品的领会相结合
隋唐五代文学补充参考书
葛兆光《唐诗选注》
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
李泽厚《美的历程》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1 隋代文学
一、隋代文学总特点: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二、隋代文学作家群:一部分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另一部分是由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虞世南之兄)、江总、许善心(许敬宗之父)等
1.2 初唐诗坛
一、王绩
二、贞观诗风
三、上官体
四、初唐四杰
五、文章四友
六、沈宋
1.2.1 王绩
王绩,游离于当时诗风之外。个性与诗风远追陶、阮,时人谓“斗酒学士”,其《野望》是比较成熟的五律,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亦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1.2.2 贞观诗风
1、唐初诗坛特点:唐初诗坛呈现为宫廷诗的时代,沿袭南朝文风。原因有三:一是传统积习,南朝文风一直占主导地位,二是诗人群体的构成,南朝遗老的加入,宫廷诗歌沙龙活动的开展。三是与帝王的审美趣味有关。
2、代表作家和作品:李世民,《全唐诗》录其诗86题,98首,其数量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首屈一指。代表作《帝京篇》。虞世南:一代文宗,有诗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32首。代表作《蝉》李百药:原有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26首并断句一联
1.2.3上官体
上官仪,名盛于贞观、龙朔间,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声辞之美。他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旧唐书》本传称: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1.2.4初唐四杰
一、得名与排序
四杰的得名: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即以四人并称。《旧唐书》卷一九〇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中,王勃成就最高,杨炯最弱,卢骆接近。
文集名:《王子安集》《盈川集》《幽忧子集》《骆临海集》
二、人生际遇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闻一多《唐诗杂论》)
相传骆宾王七岁作《咏鹅》;杨炯年十岁即应童子举;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王府典签。但在仕途上,四杰皆坎坷不遇, 唯杨至盈川令,其余沉沦下僚。
三、个性气质
浮躁浅露: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旧唐书》卷一九〇王勃传)
唐代士风与诗风:其人多意气飞扬,而非温文尔雅;其诗多高歌大笑,而非浅斟低唱
四、文学思想
反对绮靡文风,追求刚健气骨。杨炯:“龙朔初载,……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集序》)
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如王勃认为文章之功用在于“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国家由其轻重。”(《上吏部裴侍郞启》)
五、诗歌题材
边塞诗。杨炯《从军行》
景物诗。骆宾王《在狱咏蝉》
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感慨诗。卢照邻《长安古意》
六、文学史的贡献
拓宽题材,充实内容。“正如宫体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