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信号处理实验三..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程名称: 语音信号处理 实验项目:用修正的短时自相关检测语音的 基音周期 实验地点: 起点机房 专业班级://////班 学号:2009/////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2年 10月 23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前一个实验程序以及中心削波的意义。. 2.用Matlab实现用修正的短时自相关检测语音的基音周期。 3.分析修正的短时自相关在基音周期检测中的应用。 4.能够对程序进行重新编制。 二.实验原理 如果x(n) 是一个周期为P 的信号,则其自相关函数也是周期为P的信号,且在信号周期的整数倍处,自相关函数取最大值。语音的浊音信号具有准周期性,其自相关函数在基音周期的整数倍处取最大值。计算两相邻最大峰值间的距离,就可以估计出基音周期。观察浊音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图,其中真正反映基音周期的只有少数几个峰,而其余大多数峰都是由于声道的共振特性引起的。因此为了突出反映基音周期的信息,同时压缩其他无关信息,减小运算量,有必要对语音信号进行适当预处理后再进行自相关计算以获得基音周期。 第一种方法是先对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再进行自相关计算,因为语音信号包括十分丰富的谐波分量,基音频率的范围分布宰0~500Hz左右,即使女高音升c调最高也不会超过1Kz,所以采用1Kz的低通滤波器先对语音信号进行滤波,保留基音频率,再用2Kz采样频率进行采样;最后用2~20ms的滞后时间计算短时自相关,帧长取10~20ms,即可估计出基音周期。且中心削波函数如式(3-1) 一般削波电平 X取本帧语音幅度的60%~70%。将削波后的序列 f(x) 用短时自相关函数估计基音周期,在基音周期位置的峰值更加尖锐,可以有效减少倍频或半频错误。 三.实验要求 1.实验前自己用Cool Edit 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浊音部分,并把它保存为.txt文件。 2.分别取长度N=160和N’=N+K的矩形窗函数作用于语音信号上,首先对其进行中心削波,比较削波前和削波后语音信号波形,并使得削波后的信号进行乘积并求和,计算延迟为0K160时的相关值,并且用得到的相关值来检测语音信号的基音周期,用MATLAB画出图形。 3.写出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条件 计算机 Matlab软件 五.实验程序及数据 fid=fopen(zhuoyin.txt,rt); [a,count]=fscanf(fid,%f,[1,inf]); L=length(a); m=max(a); for i=1:L a(i)=a(i)/m; end m=max(a); n=min(a); ht=(m+n)/2; for i=1:L; a(i)=a(i)-ht; end figure(1); subplot(2,1,1); plot(a,k); axis([0,450,-1,1]); title(中心削波前语音); xlabel(样点数); ylabel(幅度值); coeff=0.7; th0=max(a)*coeff; for k=1:L; if a(k)=th0 a(k)=a(k)-th0; elseif a(k)=(-th0); a(k)=a(k)+th0 else a(k)=0; end end m=max(a); for i=1:L; a(i)=a(i)/m; end subplot(2,1,2); plot(a,k); axis([0,450,-1,1]); title(中心削波后语音波形); xlabel(样点数); ylabel(幅度值); fclose(fid); fid=fopen(zhuoyin.txt,rt); [b,count]=fscanf(fid,%f,[1,inf]); fclose(fid); N=160; A=[]; for k=1:160; sum=0; for m=1:N; sum=sum+b(m)*b(m+k-1); end A(k)=sum; end for k=1:160 B(k)=A(k)/A(1); end figure(2); subplot(2,1,1); plot(B,k); title(中心削波前修正自相关); xlabel(延迟k); ylabel(幅度值); axis([0,320,-1,1]); N=160; A=[]; for k=1:160; sum=0; for m=1:N; sum=sum+a(m)*a(m+k-1); end A(k)=sum; end for k=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