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革命红军长征的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革命红军长征的故事

经典革命红军长征的故事   经典革命红军长征的故事   哒哒哒……,这是红军长征的步伐,下面是为您整理关于长征的故事,欢迎阅读!   经典革命红军长征的故事   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   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王新国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   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经典革命红军长征的故事   鲁迅帮成仿吾去苏区 红二十五军诞生于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原属红四方面军的一部。1932年以前,鄂豫皖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同年秋在蒋介石亲率50万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川陕,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红二十五军处境日益艰难。至1933年秋,红二十五军人数由一万多减少了四千余人,根据地也大大缩小并被分割成几小块,而且因没有电台同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络。   面对根据地的危局,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派在当地担任县委书记的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成仿吾找中央汇报。在上百名便衣队员的掩护下几经转战,成仿吾才突围出山区化装到达武汉,又乘船去上海。他按沈泽民写在自己棉衣上的几个秘密地址找到联络点,这些地下机关却都已被破坏。他在患病且旅费用尽时,想到鲁迅可能同党有联系,   便到内山书店碰面。在鲁迅的帮助下,成仿吾终于同中央苏区的交通员接上关系,经几个月的跋涉到达了瑞金,见到了周恩来。听到成仿吾汇报鄂豫皖苏区的严重形势,周恩来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红二十二师的师长程子华为中央代表前去传达新精神。1934年8月,程子华出发前,周恩来找他谈话强调说,“出路是什么呢?中央已经决定了,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也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程子华在几个交通员“接力”式护送下,最终到达了鄂豫皖根据地,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此时沈泽民已因病饿牺牲,当地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经过研究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