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VIP

《大黄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w 大黄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微卫星分子标记(SSLP),是继RFLP技术之后的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相比传统的形态学、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免疫学标记以及RFLP、RAPD、AFLP等分子标记,微卫星分子标记具有诸多优点:按孟德尔方式分离、呈共显性遗传方式、高度多态性、引物通用性较强、操作简单、重复性强、不受环境、生长发育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等。同时,Javier等(2005)用 RAPD、RFLP、SSR 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酵母不同品系发现,微卫星标记检测出来的遗传多态信息量是AFLP检测出来的多态信息量的2倍,是RAPD的3倍多,这说明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传信息。因此微卫星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种质鉴定和遗传育种、亲缘关系及QTL定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1 微卫星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又称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是由核心序列(core sequence)和两端侧翼序列构成,一般长二十至几百个碱基(Beckmann Weber, 1992)。核心序列为1~6bp的核苷酸序列多次串联重复的序列,而两端的侧翼序列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由于核心序列中重复次数不同及重复程度不同而造成了每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多态性。Skinner等(1974)在寄居蟹中发现了这种短重复序列。Tautz等(1989)报道微卫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且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后来又发现微卫星不仅存在于真核生物而且存在于原核生物,甚至非常小的细菌(Gur-Arie et al., 2000)。 3.2 微卫星分子标记及特点 微卫星分子标记,又称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n, SSLP),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分子标记技术。1986年Ali等首次用合成的微卫星寡核苷酸作为探针用于人的DNA指纹分析。Jeffreys等(1985)进一步研究并发展成为新的DNA分子标记系统。 应用微卫星标记首先必须分离出微卫星位点并设计PCR引物,传统的分离方法有基因组文库分离法、磁珠富集法和FIASCO 方法 (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限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在成熟的大规模测序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微卫星标记的应用。在应用中可以根据两端侧翼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即可显示出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多态性和特异性。关于它具有多态性的产生机理,可能是由于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滑动错配或染色体单体不均等交换的结果(孙乃恩,1990)。它可提供分辨率达一个碱基对差异的信息,且等位基因的条带容易识别和解释,比当前所有的分子标记包含更多的信息量和更可靠的信息质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分子标记。微卫星分子标记与其它标记相比,具有许多方面的优点:标记数量多、广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呈共显性遗传方式、多态性丰富、易检测以及对DNA的质量要求不高等,被认为是物种遗传多样性评估的理想分子标记之一。微卫星标记已经在很多生物中被广泛应用,如家蚕(郭秋红等,2007)、德宏水牛(杨泽宇等,2007)、猪(范晓辉等,2007)等,在水产上也得到应用,如大马哈鱼(陈金平等,2004)、塞内加尔截鳍鳎(Senegal sole)(Javier Porta et al., 2005)、 HYPERLINK /fdis/exact_search.asp?SearchType=chineseExactKey=%B1%B1%BC%AB%BA%EC%B5%E3%F6%D9 北极红点鲑(Arctic charr)(Delphine Ditlecadet et al., 2006)等。朱晓东等(2007)利用3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5个鲢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中等,所检测位点中大部分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说明群体内基因型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目前,水产动物微卫星DNA的分离和构建发展很快,已获得了罗非鱼(Oreochromis spp)(O’Connell et al., 1997)、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李红蕾等,2003)、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刘萍等,2004)、牙鲆(Paralichfhys olivaceus)(陈微等,2005)、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Pard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