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发展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PDF

城市低碳发展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低碳发展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PDF

城市低碳发展的评价方法 与指标体系 庄贵阳 (zhuanggy@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2014年3月28日 报告内容  指标体系研究的定位、意义与现状  CASS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 LCCC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位 3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意义  构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助 于客观描述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省 份的城市,在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和减碳潜力方面的实际情况  借助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城市 可在 “发展规划”中制定定性(绩 效)和定量(数据)的低碳发展目 标、任务、行动及措施,使低碳发 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证  低碳发展评价体系能够指导和推动 相应的、有效的行动措施,以支撑 中国城市以行动为导向的能源与气 候政策,实现国家和省级低碳行动 方案在市级层面的落实  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将成为连接宏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试点省市具体低 碳经济建设之间的桥梁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一是学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低碳经 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指标选取的依据、 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以及指标权重的设定,并结合某一个 具体城市进行案例分析。这些研究以学术探讨为主,缺乏 实践检验,因而影响力较为有限  二是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本地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 地方政府制定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大多以目标为导向,并 带有区域特点。很多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普适性和 系统性较差  三是一些学术团体独自或者联合推出的与生态、绿色、低 碳和可持续相关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目标指向 范围更广,影响力也相对较大,但是其低碳指向性不强  四是对于多城市综合评价的比较研究较为有限,而且没有 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区分,更未涉及国际比较研究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 潘家华等 (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碳排放约 束下,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 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  核心特征  低碳排放 (low-carbon emission)  高碳生产力(high carbon productivity)  高人文发展水平 (high human development)  阶段性(progression step by step)  低碳转型的基础 (核心要素) 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 资源禀赋(resource endowment)  消费模式(consumption pattern)  技术水平(technology level) CASS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0) CASS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3) 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与评价方法  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现状评价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权重 为主,兼顾低碳发展的努力程度 低碳产出 1 单位GDP碳排放 30% 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人均碳排放 10% 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指标。第一 低碳消费 类是衡量措施/行动的指标,用以 3 人均生活碳排放 10% 衡量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