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芦衣顺母 闵子拜师 闵子长大后回到他的祖籍鲁国拜孔子为师。当时闵子家贫交不起充当学费的束修(腊肉),他就为老师奉上一缸精心酿制的佳酿。同学中有人嗤笑说:“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修?”孔子闻言,讲学时故意说道:“闵子骞千里求学,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修百条。”至今,宿州市一家酒厂生产的白酒仍名“曹溪一滴”。 出仕费县宰 鲁国权臣季孙氏,听说闵子德修,诚聘闵损为费邑宰,到其封地费国(位于今山东济宁鱼台县西南) 。闵子看到孟、叔、季三家弄权,国政日非,坚辞不受,并说:“如有复我者,我必在汶上矣”。后在孔子的劝说下,怀着把儒家思想付诸于社会实践的抱负,才去应聘费宰;宰费数年,他“以德法为衔勒”,招募游民,开垦荒地,兴办学校,使备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的百姓安居乐业;他减征赋、废酷刑、定法律、倡节俭、德化于民,使费境内重现了鲁国强盛时期的繁荣景象(出自《孔子家语》)。 孟尝君拜师 孟尝君希望向闵子学习,于是派人驾着车子前去迎接闵子。闵子说:“按照礼节,只有学生前来向老师学习,没有老师到学生那去教导的。如果请老师来向他学习,是无法学好的。因此,要我到你那儿去教导,就没法子把你教好。你正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善于教导的人。”孟尝君听了这番话说:“我很恭敬的听取你的教诲”。第二天,孟尝君亲自到闵子家里,恭敬的提起衣服前裳拜师,请求闵子教导。 冉伯牛 ----德行第三 (约公元前544年—?)字伯牛,小孔子7岁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定陶)人。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 冉雍 –德行第四 冉雍(前522-?),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 冉雍曾为季桓子之宰 ,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辩才一--宰我 (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派他打前站,使于齐国、楚国。 朽木不可雕 在孔子为班主任的这个班级里,宰予,也叫宰我,是个差生。宰我使孔老师不满意的一条,就是好大白天睡觉。拿今天的话说,大概是经常午睡时间过了头,上课迟到。或者虽然坐在课堂上了,还断不了打个瞌睡。圣人为此发过脾气,说出过很重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特别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三年之丧 一次,宰我和孔夫子辩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认为父母死后,服丧三年的时间太长,一年就足够了。使一个人守在父母的坟上孤哀苫块,和整个社会生活脱节三年之久,简直是没有道理的。大家知道,孔子在维护道德纲常、规矩章法方面,绝对是很形而上学的。宰予发难,也是对老人家“无改先人之道”绝对化的一次思想上的反叛和行动上的不买账。老先生拿他这位勇敢的不那么毕恭毕敬的弟子没办法,只得无力地反问他:“父母死后不满三年,便吃那稻米饭,穿那绸缎衣,你能心安吗?” 宰予有点反潮流精神,自信而又坦然地回答:“我为什么不心安呢!” “你觉得心安,你就去做好了!”孔子只好酸酸地重复了两遍,等到宰予起身走出去后,孔子痛心地摇摇头叹口气说:“宰予这个人啊,真没有仁爱之心呀。儿女出生后,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宰予就难道没有得到父母亲三年的护爱么? 子路—政事一 子路少年时,家中十分贫困,平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有时候甚至连饭也吃不上,只能用野菜充饥。为了供养父母,子路常常到一百里外的山林去砍柴,然后把柴卖了,买了米回来。 子游—文学第一 (前506--前443)姓言,名偃?【yǎn】 ,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 。胸襟广阔,位列文学科第一名 孔子曾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 子游少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 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 以礼乐来教育 言偃恭敬地回答说:以前老师曾教导我,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