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人文教与儒家美学从郑玄与朱熹注‘绘事后素’-夏荆山文化艺术
孔子人文教與儒家美學: 從鄭玄與朱熹注「繪事後素」探討
孔子的文質觀與人文教中的儒家美學
孔令宜
淡江大學中文系講師
大綱
在《論語‧八佾》中,孔子談論「繪事後素」的問題,漢儒鄭玄與宋儒朱熹
分別為之作注。漢儒鄭玄注 ,偏於荀子隆禮的系統;宋儒朱熹注 ,偏於孟子性善
的系統,兩者進路雖有不同,但均欲成就聖人之教。曾昭旭在《良心教與人文教》
一書闡明儒學的宗教面向,〈從仁道論儒家對終極的體現〉一文闡釋良心教與人
文教是仁道的兩端,筆者本文探討儒家人文教之中的仁學人格論美學。本文試圖
以鄭玄與朱熹對「繪事後素」切入點的不同,重新探討文與質在孔子思想中本末
與體用的關係,並經由文與質的綰合,塑造出孔子心目中完美的人格為討論的主
軸。許多現代學術論文關於「繪事後素」問題的討論,是以美學為觀點,遺忘「繪
事後素」的美學問題本來所具有的漢學與宋學的解經學的詮釋不同進路。其實,
孔子「繪事後素」的美學思想預設是其思想之中仁學的人格論。本文的意義在於
「繪事後素」的美學問題,本來所具有的漢學與宋學的解經學的進路之詮釋衝突
之釐清,筆者闡明「繪事後素」預設仁學的人格論,以本末體用的思維關懷之,
此一仁學的人格論乃至於蘊涵仁學本體論。以此觀之,漢學與宋學的解經學的詮
釋不同進路,其實是殊途而同歸,同歸於仁學的人格論。
關鍵詞 :孔子、仁、禮、論語、鄭玄、朱熹、人文教 、儒家美學
一、前言
孔子在中國文化中之地位是生命最高的典範,決定了中國文化精神發展的方
向,依思想史角度,由於「仁」的提出,建立了中國一套主體的自覺價值,故云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其以心性論,使中國進入燦爛光明的文化階段。
誠然,孔子不唯重視人格美,亦重視審美的藝術,並希望經由質與文、善與美的
1
統合而達到完美的人格境地。在《論語‧八佾》中,有關孔子談論「繪事後素」
的問題,漢儒鄭玄與宋儒朱熹也都分別為之作注,漢儒鄭玄注,偏於荀子隆禮的
系統;宋儒朱熹注 ,偏於孟子性善的系統,兩者進路雖有不同,但均欲成就聖人
之教。本文試圖以鄭玄與朱熹對「繪事後素」切入點的不同,重新探討文與質在
孔子思想中本末與體用的關係,並經由文與質的綰合,塑造出孔子心目中完美的
人格為討論的主軸。
二、鄭玄與朱熹對此章詮釋之比較
孔子與子夏論詩之言,記載於 《論語‧八佾》之中: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
「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
語出於 《詩經‧衛風‧碩人》,全詩四章中的第二章末二句「巧笑倩兮,美目盼
2
兮」。 〈詩序〉:「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於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
3
荅,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 全詩賦莊姜,莊姜賢美,但莊公惑於嬖妾,
疏遠莊姜,衛人閔之。 《左傳‧隱公三年》:「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
4
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莊姜為齊莊公之女,衛莊公的夫人。
〈碩人〉乃衛人美莊姜之詩,詩義取莊姜美於色,賢於德,而不見荅,終以無子,
5
國人憂之。毛〈傳〉:「倩,好口輔。盼,白黑分。」口輔指面頰,白黑分指
眼睛黑白分明,巧好之笑面頰展顏,美麗之目黑白分明,言莊姜天生麗質。《論
語》此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下一句「素以為絢」,不見於《詩經》,馬
1 《論語‧八佾第八》。
2 《詩經‧衛風‧碩人》第二章:「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
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年 12 月) ,頁129-130 。
3 《詩經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年 12 月) ,頁129 。
4 《左傳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