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材料1:2011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1周年。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经济特区迅速崛起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团结互助、扶贫济困、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深圳精神”。 材料2:2011年深圳承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市政府在迎接大运会的活动中,围绕“办赛事、办城市、创文明、惠民生”的主题,重视社会建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出建设“幸福深圳”工程,全力提升深圳市民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同时,深圳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创建“幸福深圳”的活动中,他们甘当义工,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为建设“幸福深圳”工程夯实根基;他们争做主人,献计献策,服务大运,为政府分忧解难。正所谓“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结合材料,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理解 答案:(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2)国家赋予公民依法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政府通过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重视社会建设,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政府真正做到了“忧其民”。 (3)公民有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市民对政府的认可,能提高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他们争做主人,献计献策,为政府分忧解难,正所谓“民亦忧其忧”。 (4)政府关注民生,能促使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支付给劳动者比市场所出工资更高的工资,企业反而能取得劳动总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效果。但国内企业大多仍停留在靠压低工人工资获取高额利润的时期。 2012年我国继续提高城乡劳动者收入,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有人认为:“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增加民生领域支出有利于社会公平,但也会拖累经济发展”。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我国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们生活水平。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加大民生支出不会拖累经济发展。⑤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3、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11.56 9.59 45.48 624.5 2005 44.18 5.58 49.13 483.4 2000 7.81 2.58 58.62 383.6 1995 5.37 1.44 58.80 311.2 1990 3.9 1.8 57.79 268.9 1985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交通通讯支出% 食品支出%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978年=100) 年份 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答案】(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2分)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4分) 4、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36.8 33.5 29.7 甲地 40.1 48.6 11.3 全国 2007年 19 30 51 甲地 23.9 47.9 28.2 全国 1978年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 【答案】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快速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小幅上升。 第一产业的比重在1978年超过50%,这说明过去该地是典型的农业地区。2007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该地农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上升有限,略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