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D 8524250 52Y 病理结果 脑膜瘤 脑膜瘤 转移瘤 ID 4327375 41Y 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0.2%-1.8%。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25-60岁多见,男略多于女,2:1。 表皮样囊肿是除了听神经瘤和脑膜瘤以外第三大最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呈匍匐样生长,“见缝就钻”为特征表现,对邻近结构无推压现象,不具有包膜征象,它起源于神经管闭合时正常的上皮细胞。 表皮样囊肿 ID 8724039 39Y 病理结果 表皮样囊肿 谢 谢! 解剖: 星形细胞肿瘤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血管母细胞瘤 脑膜瘤 转移瘤 囊性占位病变 表皮样囊肿 小脑单纯性囊肿 皮样囊肿 实质性肿瘤 星形细胞肿瘤 定义:发生于小脑的星形细胞肿瘤主要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肿瘤。 WHO的恶性度分类为Ⅰ级,即良性星形细胞肿瘤。极少数为非毛细胞型星形细胞肿瘤,包括Ⅱ级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主要发生于儿童,高峰期在10岁前,少数见于中青年。 可发生于小脑任何部位,儿童期大多数起源于小脑蚓部,15%发生于小脑半球,成人常发于小脑半球。 临床上表现为肿瘤所致定位体征和颅内高压症状,主要有偏瘫,头疼呕吐、癫痫、复视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1)约50%肿瘤完全为囊性,或大部分为囊性伴有附壁结节。肿瘤及附壁结节境界清楚,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CT与MRI 的密度、信号均与脑脊液相似。增强扫描,附壁结节呈均质性明显强化,而囊液及壁均不强化。 (2)约40%肿瘤不表现为囊性,但肿瘤内有坏死囊变区,多为中心性,其间隔为肿瘤组织。CT呈低密度为主,间有等(或稍高)密度区,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残留肿瘤实质均显示强化。 (3)约10%肿瘤完全表现为实性,境界清楚, CT呈低密度,均质,圆形或类圆形、轻度分叶。 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质显著强化。 影像学上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ID 8333046 5Y 单体素波谱见Cho显著升高,NAA峰降低,mI峰较高,未见Lip峰显示,为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表现。 MRS显示病灶Cho明显升高, NAA峰降低,mI峰、Cr峰变化不著,显示Lip峰, 病理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定义:髓母细胞瘤属于胚胎型肿瘤,约占颅内神经上皮肿瘤的4%-8%。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75%在15岁以内,4-8岁为发病高峰,男女。 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小脑蚓部,容易突入四脑室。成人易发生于小脑半球。 临床上常见躯体平衡障碍,共济运动差,颅高压体征,神经根受刺激等症状。 X线 仅显示颅后窝占位征象,小脑后下动脉向下移位。 CT (1)常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边界清晰。 (2)平扫多呈略高密度,少数为等低密度 ,46%的肿瘤有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阻塞四脑室,可引起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扩大。 MRI (1)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 (2)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 影像学表现: ID 5116567 14Y 病理结果是 (第四脑室)小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支持髓母细胞瘤 ID 8919964 3Y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4%,起源于室管膜细胞,主要发生于脑室内,以第四脑室最为常见 有两个发病高峰,5岁前和40岁左右的成年人,多属良性肿瘤。WHO归为恶性度Ⅱ级。 四脑室室管膜瘤多起自四脑室底部,肿瘤首先向四脑室生长,最后可充满四脑室腔。 临床上表现常有头疼,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等。 鉴别要点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起源 四脑室底部 四脑室顶部 钙化 常见 罕见 强化程度 轻度强化,但间变性室管膜瘤强化明显 显著强化 氢质子波普 较良性肿瘤, NAA波和Cr波的降低程度不及髓母细胞瘤 恶性程度高,NAA波和Cr波明显降低 ID 4307389 2Y 病理结果 室管膜瘤 WHO Ⅱ级 脉络丛乳头状瘤 起源于脉络丛上皮,绝大多数为良性Ⅰ级。 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四脑室、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成人,而儿童则常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 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与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相似,但后者主要见于儿童,钙化常见,信号更混杂,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 右侧CPA区脉络丛乳头状瘤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在中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儿日常养护及常见疾病处理.ppt
-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ppt
- 小儿疼痛管理.ppt
- 小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
- 小儿外科手术护理配合.ppt
-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与护理.ppt
- 小儿心力衰竭的护理.ppt
- 小细胞肺Ca_影像诊断.ppt
- 小学生常见疾病的.ppt
- 小学体育教育《爱护眼睛,预防近视》课件.ppt
- 3篇 2025年国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关于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思想交流发言材料.docx
- 学习《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心得体会.docx
- 水电公司党委书记围绕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检视出贯彻执行中的“偏差”、群众生产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检视出宗旨意识上的“淡化”等四个聚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docx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逻辑理路.pdf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赋能创新型人才培养.pdf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五年制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pdf
- 社会政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重逻辑、关键领域与实践方略.pdf
- 高水平开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机制探析.pdf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广东省相关新兴产业的效率评价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pdf
- 国内新质生产力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