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PDF

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姚  菁 ,于洪军 ,王树昆,马  龙 ( 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6 1) ( ) ( 摘要 :对莱州湾沿岸 中国东部沿海海水入侵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2 个观测井 详细列 ) 举了4 个 内7 种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 ,得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浓度 ( ) 与地下水位的相关关系 ;并将莱州湾沿岸分为不同入侵区 海水入侵区和咸水入侵区 ,分别 总结了随着海水入侵的发展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变化 。 关键词 :莱州湾 ;海水入侵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4 1.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7)   莱州湾是中国最早发现海水入侵现象的沿海地 区之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海水入侵的速度稍有 减缓 ,但入侵面积却仍在增加[ 1] 。以往学者对莱州湾 海水入侵区的地下水离子成分 、浓度及变化规律 已 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主要在野外试验的基础 上 , 以两个入侵类型区 , 即以海水入侵为主的地区和 以咸水入侵为主的地区 ,分别进行了地下水主要离 子浓度和水化学类型的变化特征分析 ,得出了一些 有益的结论 。 1  研究区描述 图 1  研究区及井位分布 莱州湾滨海地区位于 36°25′~37°47′N , 118°17′ Fig . 1  St udy area and t he well place di st ribution ~120°45′E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 因濒临 形一致 ,从上游山区向下游沿海运动 。由于过量开采 海洋 ,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2 ] 。区域内地势自东南向 地下水破坏了淡水与海水 、卤水之间的动态平衡 ,导 西北倾斜 ,呈阶梯式下降。莱州湾南岸属渤海拗陷 ( ) 致海 咸 水入侵 。 区 ,新生代以间歇性持续拗陷为主 。由鲁中山地北麓 诸河流冲积而形成广阔的潍北平原 ,是中国典型的 3  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分析 粉砂淤泥质海岸 。莱州湾东岸属胶东隆起区 ,新生代 为了弄清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 在断块抬升过程中 ,断块间差异升降十分明显 ,形成 的变化特征 ,实验设置了 14 个观测井 ,本实验中仅取 以破碎丘陵及 山前低缓起伏 的剥蚀平原为主的地 楼子 、闫安 、孙家 、朱家四个观测井进行详细的分析 。 貌 ,沿海形成基岩港湾海岸和砂坝 - 泻湖海岸[3 ] 。研 观测井在研究区内的分布如图 1 所示 。 究区概况如图 1 。 由于莱州湾沿岸地形地貌的不同和水文地质环 境的差异 ,海水入侵的物源 、方式 、机制及侵染区地理 2  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按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层性质 , 并考虑海水入侵 的影响 ,本区的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基岩裂隙水淡 收稿 日期 ;修回日期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