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设题类型及解法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一)形象 【命题形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 (1)总括诗中的形象。(特征+定位 隐士、游子、思妇、边塞将士……)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具体特征;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抒发什么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诗歌用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二)意境 【命题形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思路】答案形式不拘一格,但基本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要描摹诗歌图景; 二要概括意境特点; 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意境和感受作具体说明。(5分) 答:作者借“暮”“故人”“苔”“埃”等意味深沉的事物渲染环境气氛的清远孤寂(2分);从诗句看,作者内心所想屡屡因风而变,心无所适;“疑是故人来”、“为指绿琴埃”等句含蓄而又凝重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及对友人的想念期待之情。 【当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第二种模式:炼字炼句型 【命题形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可否换成“*”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解题指津】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好处。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1242~1310) 宋末诗人。字德阳,一作德□,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受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