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浮丈妨要与崇尚自然自由与道德之冲突.PDFVIP

第一节浮丈妨要与崇尚自然自由与道德之冲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浮丈妨要与崇尚自然自由与道德之冲突

θ415 • 第一節 浮丈妨要與崇尚自然:自由與道德之衝突 王粥、稿康、向秀、郭象之玄理,雖于道家思想有貢獻,于學 術亦非無價值,然「儒墨之遊見鄙,道家之言遂盛 J ( (晉書〉卷 四十九〈向秀傳〉語) ,其影響於生活與一般時代之風氣,亦不能 無嚴重之流弊。此有二端可說:一、士大夫之「祖尚浮虛 J (王衍 語)、「浮文妨要 J (王右軍語)。此即入西晉後之官僚名士,袁 彥伯〈名士傳〉中所謂「中朝名士」也。二、一般知識分子之生活 放蕩,不遵禮法。此由竹林名士而來,入西晉後,有所謂八伯八遠 也。此雖分作兩面說,然基本精神乃是自然與名教之衝突,以今語 言之,即自由與道德之衝突。 傅玄曰: I 近者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慕通達,而 天下賤守節。其後綱維不攝,而虛無放誕之論盈于朝野。 J ( (晉 書〉卷四十七〈傅玄傳 ) 干寶論晉曰: 416θ 才性與玄.g!_ 加以朝寡純德之人,鄉乏不二之老。風俗淫僻,恥、尚失所。 學者以老莊為宗,而點〈六經} ;設者以虛蕩為辨,而賤名 檢;行身者以放濁為通,而狹節信;進仕者以苟得為貴,而 鄙居正;當官者以望空為高,而笑勤悔。是以劉頌屢言治 道,傳成每糾邪正,皆謂之俗史;其倚仗盧嘯,依阿無心 者,皆名重海內。若夫文王日肝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 者,蓋共嗤點,以為灰塵矣。由是毀譽亂於善惡之實,情思 奔於貨欲之塗。違者為人擇官,官者為身擇利,而執鈞當軸 之士,身兼官以十數。大極其尊,小錄其耍,而世族責成之 子弟,陵邁超越,不拘資次。悠悠風塵,皆奔競之士。列官 千百,無讓賢之舉。子真著〈崇讓〉而莫之省,子雅制九班 而不得用。其婦女莊拂織雄,皆取成於蟀僕,未嘗知女工絲 梟之棠,中饋酒食之事也。先時而婚,任情而動,故皆不恥、 淫俠之過,不拘妒忌之惡,父兄不之罪也,天下莫知非也。 又況貴之聞四教於古,修貞j嗔於今,以輔佐君子者哉!禮法 刑政,於此大壤。如水斯積而決其堤防,如火斯富而離其薪 玲也。國之將亡,本必先顛,其此之謂乎!故觀阮籍之行, 而覺禮教崩施之所由也。察庚純、賈充之爭,而見師尹之多 僻;考平吳之功,而知將帥之不讓;思郭欽之謀,而悟戒狄 之有釁;覽傅玄、劉教之言,而得百官之邪;核傅成之奏、 〈錢神〉之論,而看見寵路之彰。民風國勢如此,雖以中庸之 主治之,辛有必見之於祭耗,季札必得之於聲樂,范變必為 之請死,賈誼必為之痛哭,又況我息帝以放蕩之德臨之 哉! J ( 晉書〉卷五引) 第十章 自然典名教:自由與道德 θ417 干寶之論,痛切之至。從時代精神方面說,從東漢末年起,發展至 魏晉,中國固有之思想中,輪轉至老莊玄言之盛行,蓋有歷史之必 然。然從政教方面說,無論如何,總非健康之現象。一注意到政 教,立見〈老〉、〈莊〉學之不足。其總、癥結是在道家思想中「內 在道德性」之不立。先秦道家,其立言之初機,外在地關聯的說, 本是對沒落之周文之虛偽而發。仁義禮法即如其為外在而外在地視 之,而自然、天真則必由對於此外在之極措之直接否定而顯。此為 自然天真之建立之破裂形態或激憤形態。即此自然天真之破裂形 態,遂構成道家思想與仁義禮法之本質的衝突,因而亦是永恆的衝 突。此外在地關聯的說的原始初機固不能盡道家思想之全部。由此 外在地關聯的說的原始初機進一步復有一內在地自生命自身說的原 始初機,此即是對於一切人為造作,如生命之紛馳、意念之造作、 觀念之系統等之害事之真切感受。再進一步,如何消化此人為造作 而達至自

文档评论(0)

107****0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