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全套.ppt

中国哲学简史全套.ppt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认识过程中格物和致知的关系 。 格物,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感性认识阶段;而所说的致知,则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难能可贵的是,王夫之指出格物与致知两个阶段不是划然为二,而是互相渗透。 王夫之又指出格物是致知的基础,但致知又超越格物。 王夫之指出,知行的区别是,知以行为目的,而行不以知为目标,行可以取得知的效果而知却不能取得行的效果。行可以兼有知,而知却不可以兼有行。因此君子之学,不能离行以为知,离行以为知,其下者流于训诂、词章之学,其高者也只是闭目养神、高谈玄虚之类。在认识论上说,异端有害于道,正是离行以为知。这就比较好地阐述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 第八节 颜元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今河北安国县)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性论 颜元反对宋明理学将人性析为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理不离气,气不离理,理气其实是一不是二,因而人性只有气质之性。 颜元主张性善,极力反对程朱等人以气质之性为恶。 颜元的引蔽习染致恶,与王夫之的习与性成一样,道理是有的,只是习是什么,为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他就说不上了。 二、行习论 颜元所谓行习,是指实践力行。 颜元认为,客观实际存在的事物,是认识的基础,所以读书不能离开客观的实际事物,要与实际事物相接触,亲手下一番功夫,唯有经过亲手做,才算是真正懂得知识。 颜元还认为,所以要行习,还在于读书学习在于应用、实用。 颜元强调,行习是孔孟的传统,而虚谈只是程朱的作风。 颜元是清代实学的代表,其行习致知的理论,重视经验和倡导实践力行,是有道理的,但又忽略理论学习的重要,又不能不说有失偏颇。 第九节 戴震 戴震(1723—1777),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 一、天道论 戴震反对朱熹以理释太极,认为太极不是别的,即阴阳之气。 二、理欲论 理欲问题是宋明时期道德论、修养论的核心问题。戴震反对程朱“去人欲,存天理”的主张,提出了理欲统一的理论。 我有欲,人亦有欲。因此君子之道,不仅使自己的欲得以满足,还要使天下人之欲亦得以满足。 戴震把欲称为自然,因为它是人之生生的自然要求,而把理称为必然,因为它是人之生生都要遵守的法则。戴震认为,必然出于自然,又完成自然。 戴震区分了欲与私。欲是人的本性,为人所不能无。私却不是人的本性,故私可去而欲不可去。 戴震尖锐地指出,程朱存理去欲的观点,实质是以理杀人。 戴震把以理杀人归咎于程朱,虽然有失公允,但他揭露了封建社会以理杀人的事实,则是难能可贵的,于中透露了他的民主启蒙思想的气息。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一、天人之辨: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1、天道与人道 2、天人合一 二、生成流变:认识宇宙 1、生成与变异 2、气化流行 3、天行有常 三、形而上下:本体论诠释(上) 1、思考“本体”和提出“上下” 2、本末体用之辨 3、论道与辨气 4、析和道器与道器非异 5、有形无形皆气 6、天下唯器与前气后形 四、心性之辨:本体论诠释(下) 1、尽心知性 2、无心顺性与识心见性 3、大心与心即性 4、性体心用与心统性情 5、心即理与性即理 6、心外无理与心外无性 五、一两分合:辩证思维传统 1、物生有两与一分为二 2、中庸为德与中和之道 3、执一统众与一多相摄 4、一物两体与无独必有对 5、一衍为万与理一分殊 6、合二而一与分二合一 六、格物致知:知识论辨义(上) 1、“格物”释义 2、见闻与知识 3、德性与智慧 七、知行互动:知识论辨义(中) 1、知易行难与行而有知 2、知先行后与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