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 中国建材集团.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文下载 - 中国建材集团.docx

十年磨一剑 ——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侧记 文/宁阳黄莹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十年前的一朵理想的火焰,现在成为了燎原盛火。 2007年4月30日,在连云港鹰游纺机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上,纺出了神鹰第一根T300碳纤维,用董事长张国良的话说,从外形看,第一根碳纤维还远不能称作一个像样的产品。但正是这根不太像样的碳纤维,引来了很早就把碳纤维定为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登顶项目、要在碳纤维领域做一番事业的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两个有着相同理想的人聚在了一起,并为他们的理想前进了10年。 2007年10月,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奥神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张国良出任董事长。10年间,中复神鹰的碳纤维,从T300级开始,做到了T700级、T800级,正在向T1000级进发,年产能也从最初的200吨,提升到6000吨,实现了我国碳纤维的产业化。产品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体育休闲、压力容器、建筑加固、复合电缆、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18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建材旗下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国良,第二完成人、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金作为项目获奖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1月9日,中国建材集团为赞誉归来的科技创新团队,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大会上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集团的碳纤维项目团队以为国争光为目标,十年磨一剑,夜以继日地研究摸索、砥砺前行,成功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垄断,这真的是了不起、超乎想象;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在主持会议时高度赞扬技术团队取得的成就,能够荣获一等奖十分不易,获奖技术团队是一支有理想、有激情、能坚持的队伍;张定金认为,此次中复神鹰成为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材料企业,表明了国家对中国建材科技创新实力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国家对其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高度褒奖。 战略家和痴迷者 在新材料领域,碳纤维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材料,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严格禁运的产品,引进技术更是绝无可能。宋志平很早就将碳纤维的发展纳入中国建材集团培育新材料的战略规划。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军碳纤维,是因为宋志平心里清楚,从实验室拿出一束碳纤维并不难,难的是实现碳纤维的产业化,是大批量的生产,宋志平认为做新材料不应只是试验室里的小样,而是要实现量产!宋志平大学时代是化学高分子专业的,他认为实现碳纤维产业化卡脖子的是装备,他希望找到一位能做纤维装备的“痴迷者”。 张国良正是这样一位“痴迷者”,他几十年从事化纤纺织装备技术,2006年对碳纤维产业化着了迷,从此把自己抛进了碳纤维这个深邃的世界:从头学习碳纤维的基础知识,遍寻国内碳纤维领域的专家并虚心求教,在车间里和技术团队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就这样经过10年的积累,从一个“门外汉”成了国内知名的碳纤维专家。这十年的时间里,张国良带领技术团队对碳纤维生产过程的2000多个主要工艺点进行了地毯式研究和摸索;打通了干喷湿纺技术路线,并攻克了快速连续纺丝的技术瓶颈,提升了自主化的装备制造水平。 宋志平第一次参观张国良的工厂时,有两点让他印象深刻:一是碳纤维生产线完全由张国良的团队自己设计建造;二是车间的墙上贴着“为国争光”的标语。一家有创新精神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还具备远大的家国情怀,感动之余,宋志平认定这就是为中国复材寻找的合作伙伴。宋志平还对张国良喜欢看连环画的嗜好感兴趣,宋志平看到张国良能在出差时背着成捆的“小人书”乐此不疲,宋志平感慨地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痴迷者呀!” 初次相识,张国良记忆最深的是宋志平提出的两个问题和一个目标。两个问题是世界上哪一家公司碳纤维做得最好?年产量有多大?张国良回答,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是日本的东丽公司,年产量超过万吨。宋志平告诉他的一个目标是,中国建材要做到年产1万吨T700级碳纤维。宋志平不愧是战略家,战略家关心的是目标和竞争者,而这一目标,对于当时只拥有年产200吨T300级碳纤维生产线的张国良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10年后的中复神鹰即将实现这一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张国良至今还珍藏着10年前宋志平来工厂时和他的合影照片,照片上两个人都开心地笑着,他们当时或许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10年的漫长路程,但他们庆幸握手相识!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科技创新的道路从来都充满艰辛,碳纤维领域更是如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吉化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碳纤维,改

文档评论(0)

189****0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