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汉人的生活方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汉人的生活方式

* 第五單元 資源與環境 第二課 居住環境 與生活方式   臺灣的地理位置橫跨在熱帶與副熱帶之間,地形豐富而多樣,有高山、有大海、有丘陵、有平原,也有離島。歷代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會因應生活環境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 多元的居住環境   早期生活在臺灣各地的原住民,善於利用生活環境中的各項條件,過著各有特色的生活。例如:居住在山地的泰雅族,大多選擇在平緩的山坡地建立聚落,並集體狩獵以補充生活物資。 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在農耕方面,則採取「燒墾」的方式:先砍伐山坡地的草木,等草木乾枯後,再放火燒成灰燼,然後種植小米等作物;數年後,耕地的肥沃度降低,則另外尋找新的耕地,讓原來耕作的土地可以休養,以便日後再利用。 居住在離島蘭嶼的達悟族,在種植水芋之餘,還發展出精湛的捕魚技術。數百年來都遵循著生態的法則,在不同的季節捕撈不同的魚類,以避免漁源枯竭,讓大自然能生生不息。 早期原住民除了農耕活動外,也以狩獵為生。 日治時代的泰雅族在陽光充足、草木容易生長的平緩坡地,建立聚落(今臺中縣 和平鄉)。 達悟族人將捕來的飛魚製成魚乾,以供日後食用(臺東縣 蘭嶼鄉)。 原住民的衣物、日常用具等大多取材於大自然(桃園縣 復興鄉)。   早期漢人主要以農業為生,他們伐林除草,開闢田園,有的種植甘薯,有的則興建灌溉設施,並使用堆肥,種植稻米。他們的生活節奏都配合自然環境的變化,大家共同合作,在不同的季節做不同的農事。人和土地、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早期漢人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會使用竹子、木材等,製作桌椅、櫥櫃、竹籃等器物。大部分生活所需取自於自然,利用過後回歸於自然。 水車是早期臺灣常見的灌溉設施。 早期農民耕作的情形。 可再生資源 使用後不會完全消失的天然資源,如:農田可以持續耕作;森林砍伐後,樹木可以再生長等。 不可再生資源 使用後就消失的天然資源,如:石油、煤及各種礦產,開採使用後就愈來愈少,無法恢復原來的數量。 早期許多日常器物都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製成。   無論是原住民或漢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大多使用自然環境中可以再生的資源,而不破壞資源的再生能力。然而,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人們普遍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作為原料,生產不容易腐化的金屬、塑膠等製品;在農業上,農民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提高作物產量;在工業上,廠商不斷製造產品,增加產量,以價格便宜為號召,鼓勵民眾大量消費。 生活方式的變遷   這樣的發展趨勢,雖然使我們的生活愈來愈方便,但是,卻也因為過度消耗環境的資源,造成土壤汙染、垃圾量大增等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 使用機械噴灑農藥雖然便利,但是過量使用,容易使土壤受到農藥汙染。 *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