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xxxxxxxxxxxxx工程
PAGE
钢结构施工工艺 Page PAGE 3 of NUMPAGES 7
钢结构(含不锈钢)施工工艺
(TL-GJG02)
钢构件的制作
放样、号料和切割
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工余量。
放样和样板(样杆)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的规定。
放样和样板(样杆)的允许偏差 表1.2
项 目
允许偏差
平行线距离和分段尺寸
±0.5 mm
对角线差
1.0mm
宽度、长度
±0.5mm
孔距
±0.5mm
加工样板的角度
±20’
号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的规定。
号料的允许偏差(mm) 表1.3
项 目
允许偏差
零件外形尺寸
±1.0
孔距
±0.5
气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气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
气割的允许偏差(mm) 表1.5
项 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3.0
切割面平面度
0.05t且不大于2.0
割纹深度
0.2
局部缺口深度
1.0
注:t为切割面厚度。
机械剪切的零件,其钢板厚度不宜大于12.0mm,剪切面应平整。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6的规定。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 表1.6
项 目
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
±3.0
边缘缺棱
1.0
型钢端部垂直度
2.0
7)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20℃、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不得进行剪切、冲孔。
矫正和成型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冷矫正和冷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弯曲高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性能选定,但不得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应符合规范第3.0.3条规定。
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形时,加热温度宜控制在900℃~1000℃;碳素结构钢在温度下降到700℃之前、低合金结构钢在温度下降到800℃之前,应结束加工;低合金结构钢应缓慢冷却。
弯曲成形的零件应采用弧形样板检查。当零件弦长小于或等于1500 mm时,样板弦长不应小于零件弦长的2/3;零件弦长大于1500 mm时,样板弦长不应小于1500 mm。成形部位与样板的间隙不得大于2.0 mm。
边缘加工
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2.0 mm。
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 表3.2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零件宽度、长度
±1.0 mm
加工边直线度
L/3000且不大于2.0 mm
相邻两边夹角
±6’
加工面垂直度
0.025t且不大于0.5 mm
加工面表面粗糙度
50
焊缝坡口尺寸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组装
组装前,零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 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应清除干净。
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
组装顺序应根据结构型式、焊接方法和焊接顺序等因素确定。
构件的隐蔽部位应焊接、涂装,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封闭;完全密闭的构件内表面可不涂装。
桁架结构杆件轴线交点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
当采用夹具组装时,拆除夹具时不得损伤母材;对残留的焊疤应修磨平整。
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用0.3mm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 mm。
焊接和焊接检验
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评定应按国家现行的《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和《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进行。
焊工应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焊接工作。合格证应注明施焊条件、有效期限。焊工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应重新考核。
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剂及已熔烧过的渣壳。
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焊件接头质量和焊区的处理情况。当不符合要求时,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接时,焊工应遵守焊接工艺,不得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定位焊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