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fluent的铜闪速熔炼多场仿真-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论文
IV
IV
3.1.5 状态方程 17
3.2 湍流流动模型 17
3.2.1 湍流输运系数模型 17
3.3 湍流燃烧的数值模拟 19
3.3.1 多组分化学反应的流动方程 19
3.3.2 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的方法 20
3.4 湍流燃烧辐射换热过程数值模拟 20
3.4.1 辐射换热的基本方程描述 21
3.4.2 燃烧辐射换热模拟的方法 21
3.5 气固两相耦合及离散相 22
3.6 本章小结 22
第四章 闪速熔炼过程仿真模型研究与建立 23
4.1 闪速熔炼过程几何模型 23
4.1.1 闪速炉几何尺寸 23
4.1.2 网格划分 24
4.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26
4.2 闪速熔炼过程计算模型 26
4.3 模型参数类型及设置 27
4.3.1 各参数属性说明 27
4.3.2 矿物热容的拟合 29
4.3.3 精矿材料库编写 31
4.3.4 气相组分参数输入 33
4.3.5 颗粒属性的输入 34
4.4 Fluent 二次开发 35
4.5 闪速熔炼组分计算 36
4.6 本章小结 38
第五章 闪速熔炼过程多场仿真与分析 39
5.1 颗粒在流场中的行为 39
5.1.1 颗粒存留时间 39
5.1.2 颗粒速度场分析 39
5.1.3 闪速熔炼颗粒的分布 40
5.2 闪速熔炼炉温度场 44
5.3 闪速熔炼炉气相物质分布 46
5.3.1 O2 浓度场分析 46
5.3.2 SO2 浓度场分析 47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5.3.3 H2O 和 CO2 浓度场分析 47
V
V
5.4 闪速炉速度场的分析与讨论 48
5.5 颗粒氧化情况分析 49
5.6 本章小结 50
第六章 结论 52
参考文献 53
致 谢 55
1
1
第一章 绪论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古老金属之一,在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的青铜刀距今 有 5000 年历史,在伊朗西部发现的小铜针和铜锥距今已有 9000 年以上的历史。远在史前 时代,人类就利用天然铜及其合金来制造各种劳动工具、兵器及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从 此铜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替代的物品[1]。
到公元前 770 年,我国人民己经掌握了竖炉炼铜的技术。世界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 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 85%,湿 法炼铜占世界铜总产量的 15%。在有色冶金中,铜的产量仅次于铝,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 金属。由于铜的良好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较强的抗拉和耐腐蚀性,铜和铜的合金广 泛应用在电气、机械、建材工业和运输工具制造中[2]。我国 2001 年阴极铜产量达 142 万吨, 占世界总产量的 9.30%,1984-2001 年国内阴极铜产量年平均递增 7.9%,而 2002 年阴极 铜产量达 163 万吨,2003 年阴极铜产量达 184 万吨,2004 年阴极铜产量达 217 万吨,呈现
加速增长的趋势,到 2010 年我国阴极铜产量达 487 万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对铜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为了增强国内铜冶炼企
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技术实力,加强铜冶炼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先进技术,改 造传统工艺,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意义[3-4]。
1.1 铜的性质及其化合物
铜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一副族,铜是一种橙红 色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的导热性、柔韧性,可锻性。其导电性仅次于银, 因此在国名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5-7]。
铜是一种活性比较小的金属,在常温的干燥空气中性质比较稳定,但在受热或潮湿的 空气中在铜的表面容易成一层铜锈,铜容易与硫发生反应,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 与硫接触。
铜的主要化合物有氧化亚铜(Cu2O)和氧化铜(CuO)、氢氧化铜(Cu(OH)2)、硫化 亚铜(Cu2S)和硫化铜(CuS)、氯化亚铜(CuCl)和氯化铜(CuCl2)、硫酸铜(CuSO4)、 硝酸铜(Cu(NO3)2)、硅酸铜(CuSiO3)、碳酸铜(CuCO3),还有些铜跟砷、锑、铋的化合 物等等[6]。
1.2 铜冶金熔炼工艺
铜冶金的生产工艺分为湿法提取与火法熔炼两大类。目前世界铜生产工业主要采用火 法冶炼,其产品产量约占精炼铜总产量的 85%左右,而湿法冶金产品产量仅占世界铜总产 量的 15%左右。我国铜冶炼生产普遍采用火法炼铜技术,按种类可以分为三大类:传统熔
PAGE
PAGE 2
炼、熔池熔炼和闪速熔炼[6-7]。 火法炼铜是生产铜的主要方法,它处理各种硫化铜矿和废铜。火法炼铜实际上是氧化
富集的作业过程,其步骤大致可以分为:造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can总线的重型卡车驾驶台显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rm的商业银行服务流程改造-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财产保险业效率分析-金融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手写体数字识别分析与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diffserv的多队列管理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2c的第三方协同支付分析-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uda的遥感图像运动目标检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fpga的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ti的“121”气象语音服务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论文.docx
- 基于adsl的宽带接入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mmi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mm的软件过程改进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adv202的遥感图象压缩系统及其后处理技术研究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fpga的工业相机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光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 adv202的遥感图象压缩系统及其后处理技术研究-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feflow与gis技术的山西工矿区地下水动态研究-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bp网络的容错控制的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can总线的线束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docx
- 基于fast软件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论文.docx
-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研究-计算机技术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