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经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太阴脾经经穴

足厥阴肝经经穴 太冲 太冲 Taichong Liv3 命名(name) “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凹陷处。肝也,其原出於太冲,即穴属肝经之原穴。太,大也;冲,通道也。喻本穴为肝经大的通道所在,亦即元(原)气所居之处,故以为名。” (?经穴释义汇解?:271) 定位(Location) 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取穴(delineation) 主治(Indications ) Headache, Dizziness,Insomnia, Pain or swelling of eye, Infantile convulsion, Impaired urination, Enuresis,Epilepsy 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Hernia, Facial pain, Epigastric pain, Constipation, Pain in the anteria aspect of medial malleolus, Sterility,Diabetes, Mumps,Tinnitus,Deafness and Cosmetology.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失眠、小儿惊风、郁证、口眼歪斜、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等。 刺灸(Method)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或麻电向足底放散。可灸。 备注(Remarks ) 肝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 泻此穴治疗头顶热痛。 针尖向上不断捻针使针感达少腹可治痛经。 为肝经原穴。 配合谷穴,成为四关穴法,是治疗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肢体麻痹效果良好的配穴法。 任脉 (Conception Vessel Meridian. CV.) 本经经穴:本经经穴分布在会阴、腹、胸、颈、下颌部的正中线上。起于会阴,止于承浆,一穴一名,共24穴。 本经是奇经八脉中的一条重要经脉,起于胞中,循行胸腹正中,所属各穴,主要用治肝肾、脾胃、心肺、咽喉及其有关的脏腑病。 任脉经穴 关元 中脘 关元 Guanyuan CV4 命名(name) “穴在脐下三寸,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穴属元气之关隘,故名关元。” (?经穴释义汇解?:308) 定位(Location) “在脐下三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delineation) 主治(Indications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中风脱症、脱肛、泄泻等。 Enuresis, Nocturnal emission, Impotence, Irregular menstruation, Dysmenorrhea, Morbid leukorrhea, Uterine bleeding, Abdominal pain after labor, Dysentery, Diarrhea, Wind stroke, Dizziness, Bi syndromes, Gastroptosis, Sterility,Diabetes,Beauty of the face. 配伍(Instances of Adjunct points ) 配肾俞,飞扬, 治尿频、遗尿、尿闭。 配隐白,血海,ST36, 治崩漏。 配SP6, SP10, 治痛经。 刺灸(Method) 向下斜刺1.5-2寸,可灸。 孕妇针刺时慎重 中脘 Zhongwan CV12 经穴分布: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 本经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应注意属胆络肝,经膈贯心,并与眼、耳、咽、乳、阴器直接关联。它的生理特点是中精之腑。本经多气少血。其主病有头痛,胸胁痛,耳疾,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 足少阳胆经经穴 瞳子髎 风池 阳陵泉 悬钟 瞳子髎 Tongziliao GB1 命名(name) “目之精华在瞳子,故称目珠为瞳子。穴在目外角骨隙中,因名瞳子髎。” (《经穴命名浅解》:16) 定位(Location) 目外眦外方,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 取穴 主治(Indications ) Redness, swelling and pain of eyes, Facial paralysis, Headache, Lacrimation, Hypopsia, Bleeding of retina, Optic atrophy and myopia, Afraid light. 头痛,目赤痛,视力衰退,迎风流泪,口眼歪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