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及其辨证调护.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早在医学起源时期即出现了对体质的认识。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内经》,书中对体质的形成、体质的特征与分型,以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关系等均有论述。 《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体质学是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西方医学对人类体质亦有较多研究,如希腊的“体液说”、德国的“体型说”、俄国的“高级神经类型说”及日本的“血型说”等。 中西医对体质的认识 中医所说的体质和我们日常提到的体质概念是有所不同的,日常当中提到的体质,主要是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体育领域和西医都会提到这个词,但是含义与中医是不一样的,从西医来说,你是瘢痕体质、你是过敏体质等等,但都是在不良结果发生之后才能给患者贴上标签,告诉你这是什么体质。中医就不一样了,是按照你整体的表现对体质进行评估,这对临床保健是很有帮助的。 竞技体育上所讲的体质多指各项体能指标的综合评价。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人类生命过程的特殊规律与人群中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时代人的体质状态,是“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重要命题,也是世界医学界共同认知范畴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医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科学手段,特别是信息学、临床流行病学、数理统计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拓宽了人类认识体质个体差异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围,加深了对中医传统体质理论的认识,为中医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同时,随着中医学本身学科的发展和分化,中医体质学已经成为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分支学科 。  2009年 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本标准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治未病”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治未病”提供了体质辨识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 中医体质学者经过近30年的研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体质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应用本标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医体质九分法 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 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等。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调养方式 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就可以。 老年人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质 (B型) 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