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成大《西征小集》中思归之情的书写手法.PDFVIP

论范成大《西征小集》中思归之情的书写手法.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范成大《西征小集》中思归之情的书写手法

論范成大《西征小集》中思歸之情的書寫手法 83 論范成大 《西征小集》中思歸之情 的書寫手法 蔡 宛 庭 一、前言 1 除了晚年的田園詩作,紀行詩亦是范成大(1126-1193)的代表作品。 詩人 三組主要的紀行詩作分別為《北征集》(使金)、《南征小集》(入桂)、《西征小 1 學界對於紀行詩的概念界定並未達共識,本文參照齊穎與黃奕珍的說法,以為書寫詩 人在長段時間中出行時的所見所感便可稱為紀行詩,詩中內容包括摹山範水、抒發心 境、記錄行程、旅途中酬唱贈答等,其中不僅顯現了時間與空間明顯的連續性,並且 強烈地透顯作者的書寫意識。若以此定義檢視詩作,則可發現《西征小集》記述由桂 入蜀沿途的種種經歷,可符合「時間與空間具明顯的連續性」此外緣要素;又范成大 《西征小集》中第一首詩的詩題為〈初發桂林,有出嶺之喜,但病餘便覺登頓,至靈 川疲甚……〉,可知范成大自覺地描寫一段旅程,特意標記路程的起點處與經過之處。 陸游〈范待制詩集序〉中亦言「公之自桂林入蜀也,舟車鞍馬之間,有詩百餘篇,號 西征小集。」范成大於淳熙三年託陸游為《西征小集》作序,與范成大頗有交情的陸 游以此段話交代范成大吟詠長段行旅並將組詩編纂成集的意圖,此二者皆能明顯透露 范成大描摹旅程的內在動機。結合上述詩作的外顯特徵與詩人的內在自覺,本文可以 認定《西征小集》確為一組「紀行詩」。齊穎:《范成大紀行詩研究》(武漢:華中師範 大學碩士論文,林岩先生指導,2016 年),頁 1 。黃奕珍:《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 (臺北:里仁書局,2005 年),頁60-61 。宋‧范成大著,富壽孫標校:《范石湖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頁506 。 ‧5 ‧ 84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四 十 五 期 2 集》(入蜀), 各描摹范成大不同時期的仕宦經歷。論紀行詩的形態特質,《北 3 征集》已出色地完成並表現, 而詩人呼應南宋國勢而展現出的愛國情懷、恢復 中原之想也反映在此組詩中,不過中晚年出仕與歸鄉拉扯的複雜感受大概只能 在《南征小集》與《西征小集》中看到。《西征小集》所記錄的是范成大退居吳 縣以前,最後一次跋山涉水,出任地方官的旅程。當時,孝宗皇帝欲再次委以重 4 任,四川是南宋關鍵的西南屏蔽,兵民庶務尤為重要。 對於始終關懷國事,關 心民瘼的范成大而言,受任四川置制使、知成都府無疑是一造福社稷的大好機 會。然而,此時詩人已五十歲,身心衰老疲憊,渴望歸鄉的心情使他心生抽身的 想法,如高碧雲所言,每當出處糾葛之際,詩人欲首先回歸的地方便是家鄉。5 因此,出任與歸鄉的拉扯與矛盾成為詩人在入蜀期間的心境寫照之一,而又由 桂入蜀的路程險峻崎嶇,路途艱辛孤寂,於是與其他紀行詩作相比,漂泊難安、 6 嘆老思歸之苦於《西征小集》中尤為多見而顯著。 那麼,范成大是如何結合此 時期行役的經歷,以紀行詩為載體,來凸顯這番欲歸之情? 2 《西征小集》的詩作後來被收入《范石湖集》卷 15 、16 中,本文所引之詩皆據宋‧范 成大著,富壽孫標校:《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 3 范成大成熟的紀行詩型態已經在《北征集》展露,包括注重詩題與詩體於組詩中高度 的統一、一貫性,使得紀行組詩的結構完整;另一則是以主觀的語言直接地表達自己 的思想和情感。(日)大西陽子:〈范成大紀行詩與紀行文的關係〉,《南京師大學報(社 會科學版)》1992 年第2 期(1992 年7 月),頁45-47 。 4 陸游〈范待制詩集序〉:「成都地大人眾,事已十倍他鎮;而四道大抵皆帶蠻夷,且北 控秦隴,所以臨制捍防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