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8 -
甘肃省孟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C.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要“合”就会发生冲突,冲突化解了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B.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C.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D.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志卖刀
施耐庵
??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薄。”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doc
- 房产的抗凝治疗.ppt
- 房地产基础知识汇总版.doc
- 房地产啤酒龙虾节-活动方案设计.ppt
- 房地产税费问题.doc
- 房地产项目智能化建议.pptx
- 房地产销售礼仪培训课件.pptx
- 房建工程资料的划分.doc
- 房建监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docx
- 房建检查考评表.doc
- 2025年《学前教育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双山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技术真题含答案.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建筑中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双山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智慧教育云平台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个性化服务与教学资源整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笔试辅警协警模拟考试(附答案).docx
- 2025年《医患沟通学》试题库(含答案).docx
- 2025年【美容师(高级)】模拟考试题及答案.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前进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