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11、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1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13.下列关于西汉太学创立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办学校 ②教师称五经博士,学员称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地方官举荐 ③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④有利于文化的积极传播,弘扬光大了儒家学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5.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述顾炎武的观点。 答: (1)顾炎武这句话是对八股取士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2)指出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弊端的体现 (3)总结: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到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他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严峻。 丞相臣斯昧死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 重点突破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归纳李斯的言论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①私学兴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议“焚书”,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言论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 (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①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它各家,后者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 ②前者强调以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 ③前者主张依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 汉代儒学 孔子 孟子 荀子 孔子、孟子、荀子 在儒学的产生、发 展中起到什么重要 作用? 导入 汉代儒学 一、“焚书坑儒”批判 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一、 焚书坑儒的批判 课堂探究一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一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课堂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课堂探究4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