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代的园破林发展介绍.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金元代的园破林发展介绍

(一)辽代园林 辽以南京(今北京外城之西)作为陪都 皇家园林有内果园、瑶池等 私家园林 ○ 贵族、官僚的邸宅多半集中于子城之内,外城西部湖 泊罗布,也有私家园林的建置 寺观园林 ○ 辽代佛教盛行,南京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其中 不少附建园林 ○ 城北郊的西山、玉泉山一代的佛寺大多依托于山岳自 然风景而成为皇帝驻跸游幸的风景名胜(如香山寺) 辽南京城平面图: (二)金代园林 定都南京,并仿照北宋东京规制进行扩建,改名“中都” 中都城沿袭北宋东京的三套方城之制 中都的御苑 ○ 金章宗时期是皇家园林建设的全盛时期 ○ 御苑一部分利用辽南京的旧苑,大部分为新建,数量和规模十分可观,分开在城内、近郊和远郊 城内御苑 - 大内御苑:西苑(金代最主要的一座大内御苑)、 东苑、南苑、北苑 - 行宫御苑:兴德宫 近郊和远郊的御苑比较多,包括行宫和离宫御苑,主要有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等 后世北京的历代皇家园林建设都与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这两处御苑有密切关系 金朝的私家园林 ○ 金王朝推行汉化,民间的私家园林接受北宋文人园林文化的影响,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金朝的寺观园林 ○ 中都的佛寺和道观很多,其中不少都有独立小园林建置,或者结合寺观的内外环境而进行园林化经营,有的则开发成为以寺观为主体的公共园林 金朝的公共园林 ○ 中都城内及郊外分布众多河流、湖泊,风景优美,进行绿化和一定程度的园林化建设而开发成为供士民游览的公共园林 ○ 卢沟桥为金朝时建造 金中都宫殿平面图: (三)元代园林 1.元代历史概况: 2.元代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政治——严重的民族歧视 文化——无奈的自由 经济——延续两宋模式 3.元代的皇家园林: 传承数代的大内御苑——西苑 大内御苑——西苑,明清改建重点在北海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 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 ”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御苑。北海全 区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39公顷,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 和北岸四个部分。 历史沿革: 从辽代(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开始,就有了关于北海的记载。 金代(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北海宫苑的基本形态,是金海陵王 天德三年开始至金世宗大定十九年间基本完成的。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灭金后,琼华岛及其周围的湖泊再加开 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包入大都的皇城之内而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 分。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天顺年间(1457~1464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奠定了北、中、南三海的布局.此时,北海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范围划分。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清初对于北海的修建仅有两次:一是顺治八年(1651年),建佛寺“永安寺”。在山顶广寒殿旧址建喇嘛塔“小白塔” 。二是康熙年间,玉熙宫改建为马厩,清馥殿改建为佛寺“宏仁寺”。乾隆时期完成西苑最大的一次改建,基本形成今天的格局。 元代西苑: 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南北一线,“一池三山”,最 大的万岁山,山上建广寒殿,为岛上最大的一幢建筑。此外还有 一处特殊的水景,是效仿垦岳的。 另两岛为“圆坻”、“屏山”,“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形高台,上建仪天殿,北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桥,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沿岸设殿堂。 明代对西苑的扩建 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变成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把原来与西岸间的木吊桥改称石拱桥“玉河桥”。往南开凿南海,奠定北、中、南三海布局“玉河桥”以北为北海,北、南海之间为中海。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使太液池的天然野趣更增益人工点染。 西苑水面大约占二分之一,东面沿三海东岸筑宫墙,沿三门,西面仅在玉河桥的西端一带筑宫墙。 明代的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有水乡田园之野趣,无异于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 清代对西苑的改建 清初顺治和康熙年间两次小规模改建,建小白塔 西苑的最大一次改建就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改建重点在北海。经过这次改建,北海的建筑密度大增,园林景观也有很大变化。而整个西苑面积缩小,水面占去三分之二,北、中海间加筑宫墙,更明确的划分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团城与琼华岛之间跨水的堆云积翠桥成折线形。 北海(现存)的空间组织 琼华岛——永安寺: 是一组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 南坡: 自山门至白塔,明显的中轴线,整个建筑布置遵循轴线,构图严谨,显示宫苑皇家气派。 西坡: 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叠 石而显示其高下错的 变化趣味。主要一组建筑居中,构成中轴线,但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