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急性中毒概念、现场判断要点、现场急救原则、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2. 熟悉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3. 熟悉毒性的程度分级 4. 了解毒物的分类 5. 了解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内容介绍 1. 中毒、毒物的概念和分类 2. 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3. 毒性的程度分级 4. 中毒的分类 5.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6. 急性中毒的现场判断要点 7.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T_e 一、中毒、毒物的概念和分类 B_e (一)中毒 当某些外源性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体内后,与人体组织发生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变化,引起相应器官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患者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成为中毒。 (二)毒物 1.定义 凡引起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药物适量时具有治疗的作用,过量后则称毒物。 2.分类 (1)工业毒物:如废气、原料、辅料、废弃物等。 (2)药物。 (3)农药: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动物性毒物:如蛇毒、蜂毒等。 (5)植物性毒物:如豆角--血球凝集素、皂苷。 (6)军用化学毒剂:如芥子气等 。 【我的笔记】 二、流行病学 B_e 急诊科中毒患者不低于急诊人数5%,我国中毒的死亡率高于西方国家。中毒的发生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氧化碳和酒精中毒在冬季比较多见,野蘑菇中毒在秋季较多见。不同地域中毒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在城市中药物中毒的比例比较突出,最突出的是安眠药中毒,其次是各种其他药物的中毒,如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降压药等。在农村地区主要表现是农药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 【我的笔记】 三、毒性 B_e 毒性是指毒物导致肌体损害的能力,不同的毒性对机体的危害不尽相同,在临床上根据毒性的大小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和微毒。 (一)微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15g。 (二)低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5~15g。 (三)中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0.5~5g。 (四)高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0.05~0.5g。 (五)剧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0.05g。 【我的笔记】 四、中毒的分类 B_e (一)急性中毒 毒物毒性较大,或虽毒性较小但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超过24小时)发病。 (二)慢性中毒 毒物毒性较小,或在较长时间(数月、数年)逐渐进入人体内并蓄积,导致患者逐渐发病。 (三)亚急性中毒 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 【我的笔记】 五、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B_e (一)通过消化道进入 最常见形式是通过消化道进入。毒物通过口进入体内,然后在胃肠道被吸收。通常是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主动地饮用或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水、食物或药物。 (二)通过呼吸道进入 吸入毒物引起的中毒。肺泡数量非常多,表面积可以高达60~120m2,而且肺泡壁极薄,肺泡上皮通透性强,而肺泡毛细血管丰富, 所以进入肺泡内的毒物可以迅速被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入的毒物在没有经过肝脏解毒的情况下直接作用于各组织器官。生活中较常见的是一氧化碳中毒。 (三)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 正常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对水溶性的药物有较好的屏障作用,大多数毒物不能从完整的皮肤吸收,但一些脂溶性的毒物如苯衍生物、有机磷化合物等,则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穿透皮肤到达真皮层,引起毒物的吸收。还有少量的毒物可以经过毛孔到达毛囊,直接通过皮脂腺被吸收,或通过汗腺进入体内。腋窝、腹股沟、四肢内侧、颈部,薄嫩而潮湿的皮肤,如果有伤口或在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皮肤的吸收会大大增加。 (四)通过皮下或静脉注射进入 【我的笔记】 六、急性中毒的现场判断要点 B_e (一)患者有无接触毒物的可能 1.判断环境中有无毒源 如冬天在密闭房间内生火,有可能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家中是否存有毒药 观察家中是否有毒物,有无接触农药、灭鼠药等,观察患者身边是否有可疑的散落的药片或药瓶。 3.是否吃过不安全食物 询问病人是否吃过不洁食物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4.是否被某些动物咬伤 询问病人是否被动物咬伤过。 (二)有无急性中毒的特异性临床表现 1.一般常见表现 头晕、出汗、恶心、呕吐、胸闷、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昏迷等。 例如昏迷伴有口唇红润,通常见于急性一氧化碳和氢化物的中毒;昏迷伴有皮肤及口唇青紫,可能是亚硝酸盐或美蓝中毒。昏迷伴有双侧瞳孔缩小,考虑阿片类药物、海洛因类毒品、有机磷农药、毒蘑菇中毒。昏迷伴有双侧瞳孔扩大,则怀疑肉毒杆菌、阿托品类、氰化物中毒。 2.特异性临床表现 出现三流现象(流眼泪,流鼻涕,流口水),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气味呈大蒜味,多为有机磷中毒;呼吸气味有苦杏仁味,见于氰化物中毒;酒味见于酒精中毒。持续的剧烈抽搐,见于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 (三)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