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21
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朝代
医家与著作
特点
战国
《难经》
特别重视脉诊,独取寸口 “寸步难行“ 24
西汉
淳于意(仓公)创诊籍
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以及方药等
西晋
王叔和《脉经》
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象,3*9>24 现存最早
晋代
葛洪《肘后备急方》
天花、麻风 “割天麻“
南齐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唐
王超《水镜图诀》
食指络脉创始人,源由《灵枢·经脉》“诊鱼际络脉法”
南宋
崔紫虚《崔氏脉诀》 “崔氏 4“
24脉 (难经 脉经 崔氏 )
施发《察病指南》 “三权分立 司法检察“
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33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元
敖氏《点点金》《金镜录》
12图第一部舌专著杜清碧增36图,成《敖氏伤寒金镜录》
滑寿《诊家枢要》
为脉诊的专著,29种 “九华山“
刘昉《幼幼新书》
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十怪脉” “危险奇怪“
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
其中的“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等,
李时珍《濒湖脉学》
27种脉 “时珍是九三学社的“
李中梓(李士材)《诊家正眼》
把脉象分为28种 (27+疾脉)
清代
李延罡《脉诀汇辨》
周学霆《三指禅》 徐灵胎《洄溪脉学》
论脉诊的著作
张登《伤寒舌鉴》 “蹬伤“
载有120图
梁玉瑜《舌鉴辨正》
载有149图
林之翰《四诊抉微》
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重、四诊互参
汪宏《望诊遵经》 汪汪
说明气色,形态色泽和汗、血、便、溺
喻嘉言《寓意草》
是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抄病历
近现代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国宝“ 伍炳彩“
类别
朝代
医家与著作
成书特点
温热类
疾病
明
吴又可《瘟疫论》
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了卫气营血
突出了望舌、验齿等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
薛生白《湿热条辨》 “辨黑白“
余师愚《疫疹一得》 毕其功于一役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两岸三通“
王孟英《温热经纬、霍乱论》 “乱世经纬英才“
表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
考点
主要内容
个人生活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家族史
遗传性传染性疾病
既往史
预防,过敏史,手术
表4 - 问诊(问现在症状)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但热不寒
壮热
高热(39℃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
里实热证—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
潮热
下午3-5时(申时)称为日哺潮热
阳明潮热—阳明腑实证
午后和夜间有低热,骨内向外蒸透的感觉
阴虚火旺,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真阴
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
温病发热—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夜莺
身热不扬(肌肤初不热稍久即灼手),午后
湿温潮热—湿温病 (兼困重乏力)
微热
38℃以下
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至秋凉自愈者
气阴两虚发热
寒热往来
无定时
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而无时间规律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有定时
1疟疾:每日或二三日发有定时。2气郁化火及妇女热入血室:寒热往来,似疟非疟。
有汗无汗
无汗
表证无汗:风寒表证 里证无汗:津血亏虚,阳气虚 (化汗无源)
有汗
表证:风邪(风热)表证 里证:里热证 阳虚,阴虚内热(虚实有汗)
特殊汗出
其他
自汗、盗汗并见
气阴两虚
绝汗
危重,冷汗淋漓如水,苍白,肢冷脉微
亡阳
危重,汗热而黏如油,躁烦渴,脉细数疾
亡阴
黄汗
战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全身寒战抖动,而后汗出
疾病转折点
头汗但头汗
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虚阳上越;食辛辣
“虚阳吃上中辣”
半身汗
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病人
手足心汗
阳气内郁,阴虚阳亢;中焦湿热;阳明燥热内结;脾虚运化失常
阳明湿热脾虚兼郁热
心胸汗
心悸、失眠、腹胀、便溏等
心脾两虚
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
心肾不交
阴汗
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 下焦湿热
疼痛性质
胀痛
气滞 但头目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冷痛
寒邪阻滞(实证);阳气亏虚(虚证)
灼痛
火邪窜络(实证);阴虚火旺(虚证)
重痛
湿邪;但头重痛,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
酸痛
湿邪,气血运行不畅;肾虚骨髓失养 腰酸背痛
绞痛
有形实邪阻闭气机:“真心痛”;结石;寒滞胃肠
空痛
气血亏虚,阴精不足
隐痛
阳气精血亏虚
走窜痛
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气滞) 四肢关节游走不定(风邪偏胜)
固定痛
胸胁脘腹等(瘀血) 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寒湿、湿热 热壅血瘀)
疼痛部位
头痛
前额连眉棱骨痛(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