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团结观与基本义务-清华法学.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中的团结观与基本义务-清华法学

TsinghuaUniversityLawJournal   清华法学  Vol9,No3(2015) 法律中的团结观与基本义务 王  晖      目 次 一、序言 二、团结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三、基本义务与宪法义务 四、自由权利与法律义务 五、社会意识中的承认团结  六、结语 摘 要 团结是与自由、平等并列的现代基本价值,在我国的法学研究中却很少受人关注。一般 来说,谈及团结的制度化要克服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团结概念内涵复杂,若未澄清而贸然适用, 则有沦为意识形态口号的危险。另一方面,实定法中很少明确看到团结一词,它实则隐身在具体制度 背后,以理念的形式存在。故本文首先对团结的概念史加以梳理,认为团结概念经历了传统的、契约 的和承认的三种范式。其次,团结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无论在私法还是公法上都有所体现,这些制度 只有通过承认的团结才能获得更好的证立。在承认理论的基础上,团结不反对自由,而是力图克服个 体主义的缺陷,从而更好地实现和保障自由,这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团结 契约 基本义务 宪法义务 承认 一、序 言 “团结”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中文词汇。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政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讲师,德国基尔大学法学博士。 本文的写作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5· 清华法学 2015年第3期  这个外来词开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频出现。一般来说,它表达的是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 的相互关系。我国宪法序言里的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 是这层意义上的表达。但是,长久以来,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团结这个词已然变得 面容模糊,甚至有些狰狞。其作为学术概念的严肃性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可是,它的意 义真的仅限于意识形态口号吗?如若不是,为什么除了宪法序言这样的非效力性表述之外,在 法律中很少看到有关团结的具体规定呢?这种观察在事实上并不完全准确。作为一个跨越诸如 神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概念,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即便 单从法学的角度出发,其影响也深入法律的各个方面,是一些国家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法律原 则之一。例如,民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对团结理念的贯彻,也就是连带责任。连带责任 是说,债务人为两个以上的债务关系中,每个债务人都对共同债务单独负有全部清偿的责任。 个体和个体所属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概念的构成基础。连带责任和团结有着共同的词源, 前者是后者在私法关系中的表现。现代法律体系以个体为基本单元,除了民法中的连带责任, 法律规范几乎排除了所有因身份而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而与法律规定相悖的是,在日常生活 中仍旧大量存在基于身份和血缘的连带。这种法律与生活的不匹配必然会导致规范的实效性受 损,进而导致规范效力受到质疑,从而出现 “法律无用”的印象。因此,对团结或曰责任的理 念做出恰当的解释和证立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只从私法出发,缺乏公法和法理上观察的团结概念也是不完整的。从后二者的角度 来看,团结与近代的人权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权内在的根本价值之一。现代意义上的 “团结”源自法国大革命,是与自由、平等并行的基本价值范畴。与自由不同,团结强调责任, 它在公法上表现为公民对国家的基本义务。但随着自由主义思潮和个人权利的话语占据主流, 学者们开始醉心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对国家的权利,而鲜少提及义务。甚至,国内有学者在认 定公法关系是一种防御关系的前提下,反对宪法规定公民义务,认为这是一种僭越和多余之 〔1〕 举。 否认宪法中义务的正当性,无疑也就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