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吧理使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生素合吧理使用课件

二重感染: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菌群失衡,厌氧菌和或真菌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如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各种真菌感染。 二重感染发生率增加的原因: 免疫缺陷:慢性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 自身免疫病、AIDS等); 器官移植:细胞毒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侵袭途径:各类留置导管;其他侵入性诊 疗手段。 肠道微环境改变:广谱抗生素、肠粘膜 屏障机理破坏; * 诊断较难: 如某医院1953--1993年尸体解剖证明患有二重感染的85例,生前获临床诊断的仅5例,占5.9 % * 原因: 隐袭起病; 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试验诊断方法尚不完善; 至今尚无统一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总结: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 良反应等) 了解患者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态) 及早确立致病原 避免滥用(预防用药、局部用药、病毒感染、 联合用药) 总结: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病原学检查依据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品种、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联合用药) . ? * * * * * * * * * * PK/PD重要参数 TMIC:抗生素的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MIC的时间 Cmax/MIC:血药浓度峰值与MIC比值 AUC/MI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比值 1、口服吸收率在80-90+%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啶、氯霉素、克林霉素、氟喹酮、半合成四环素、甲硝唑、复方新诺明、青酶素V等,故均可口服给药; 2、 容易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磺胺、青霉素类、头孢孟多/呋辛、氨曲南、林可/磷/万古/氯霉素、氟康唑、5-氟尿嘧啶、甲硝唑、氟喹酮等,均可用于CNS感染; 3、“屏障”穿透力或组织“亲和力” ----- 对血-肺/血-支气管屏障的穿透力: * 以大环内酯类、氯霉素、TMP、甲硝唑和利福平最强;次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四环素类和万古霉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这些药物具有相当地位; 4、 ?-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在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仅为血液的1%--10%,但因其用量可较大,炎症时渗入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亦可达有效水平,而常被用于肺部感染; 5、喹诺酮类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可达血的3-4倍,对导致肺部感染的大多数致病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故为肺部感染,特别是医院内G- 杆菌感染的重要治疗药物。 6、在其他组织、器官代谢特点: * 易穿透细胞膜的氟喹酮、INH、 PZA 常被用于杀灭细胞内的结核菌; * 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孟多因骨内浓度高被用于骨科感染; * 肝及胆汁中浓度高:哌拉西林、菌必治、头孢哌酮/吡胺、益宝世灵、吡哌酸、酮康唑; * 泌尿生殖道浓度高:匹氨/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呋辛/西丁/美唑/孟多/噻肟、菌必治、泰能、氨曲南、氨基糖苷类、磷/万古/大观霉素、吡哌酸、氟喹酮、氟康唑、SMZCO、呋喃妥因。 具体用药一般主张及时、足量、适当疗程。 通常给药方法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血药浓度 一般来说,抗生素在体内的有效治疗浓度应是MIC的2~4倍,药敏结果判定的三级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高度敏感---即常规剂量治疗有效,平均血药浓度 超过MIC的五倍以上; 中度敏感---仅在大剂量药物治疗时才有效; 耐药---------大剂量治疗亦无效,平均血药浓度达不 到该致病菌的MIC。 (2) 半衰期(t ?): 通常每3-4个t 1/2 给药一次 短半衰期药—青霉素类、泰能、大多数头孢类仅1-2h, 故一日量应分次给药,且不宜溶于500ml-1000ml点滴(不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会降解;代谢产物致过敏反应); 长半衰期药—头孢三嗪为6-8h,罗11.9h、 阿奇 41h、培氟沙星 7.5-11h、洛美沙星6.81 - 7.95h 、氟罗沙星 10h等,均可采用qd或bid。 (3)抗生素后续作用(后效应,PAE) 氨基糖苷类PAE为4-8h; 大环内酯类PAE为3-3.5h。

文档评论(0)

181****7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