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六单元备课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1、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废旧干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 的铅笔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 动手做课本第108页的“家庭小实验”。 教师: 尽可能地准备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 玻璃刀、玻璃边角料、导电装置,防毒面 具、C60的结构模型等,有关物质的资料 等 . 1、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玻璃刀刻划玻璃、吸附性实验 2、讨论 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单质的特性,再讨论课 本第105页的“讨论”,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 用途之间的关系。 1.碳的化学性质: 可用多媒体投影古代珍贵的字画作品 引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如学生素 质较好,可更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激发学 生讨论, 进一步加深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 化学性质很密切”的理解。 书法家王羲之的墨迹 碳和氧气的反应: 建议与第二单元中碳在 氧气中的燃烧比较,并让学生讨论“家庭 用煤用气应注意什么?”,通过一些生动 的图片,提醒学生关爱生命、注意安全。 * *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气、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 因此学习碳也巩固、补充和深化了对 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 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 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 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 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 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 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位置 上,将C60作为正文出现。 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了二氧 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 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 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 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 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 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 [ 重点难点扫描 ] 1、重点 (1)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途 ? 2、难点 (1)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 氧化物的反应 (2) 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 (3) 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单元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 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 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 “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 间关系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 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 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 定基础,所以已有了初步设 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 识、技能。 [实验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实验九个,活动与探究 一个,调查与研究一个,家庭小实验 两个。 木炭还原氧化铜: 该实验建议老师们将实验的装置与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 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铜”(课本第93页出现过)的反应方程式比较,以便于归纳碳的还原性。 为了节省时间及看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可将木炭与氧化铜预先用水调成糊状,涂在试管内壁上晾干,但药品用量不能太少,否则容易造成石灰水倒吸。 另外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木炭与氧化 铜的比例应控制在约1: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