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慢古脊椎动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慢古脊椎动物

第九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本章结构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二、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三、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 四、脊椎动物各纲主要特点及进化事件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及分类 (一)主要特征 1 脊索 2 背神经管 3 咽鳃裂 4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比较 (二)分类 1 尾索动物亚门 2 头索动物亚门 3 脊椎动物亚门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 脊索 脊索是位于动物体背部的一条棒状结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 低等动物中终生存在,高等动物中仅幼年存在,成年后骨化称为脊柱。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 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的脊椎之上,高等动物进一步分化称为脑和髓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 咽鳃裂 在消化道的前部、咽的两侧有成对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外,在低等类别中终身存在,在高等类别中只存在于胚胎期。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比较 (二)脊索动物分类 (二)脊索动物分类 尾索动物亚门 单体或群体 脊索仅出现在尾部,成年后消失 头索动物亚门 小型海栖动物 终生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现生代表文昌鱼 二、脊椎动物亚门 —主要特征及分类 (一)脊椎动物主要特征 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神经管,并进一步分化为脑和脊索 脊索仅在幼年存在,成年后骨化成脊柱 水生终生用鳃呼吸,陆生用肺呼吸 除圆口类外均有上下颌,并以下颌上举方式闭合口腔 有完整的骨骼保护系统 (二)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三、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 (一)脊椎动物骨骼的特征 脊椎动物的骨骼不易风化,在正常的埋藏条件下多可保存成为化石。 一个脊椎动物个体的骨骼数量巨大,一般上百块。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头骨 鉴定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躯干骨 躯干骨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 躯干骨一般不具备鉴定属种的作用,但脊椎对鉴定脊椎动物有一定的意义。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躯干骨 双凹型 椎体两端均凹入 鱼和一部分有尾两栖类动物具有此类脊椎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躯干骨 前凹型 椎体前端凹入,后段平坦 无尾两栖类、部分爬行类及鸟类第一个颈椎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躯干骨 后凹型 椎体前端平坦,后段凹入 少数两栖类、爬行类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躯干骨 双平型 椎体两端平坦,其间具有椎间盘 哺乳动物所具有的椎体类型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躯干骨 根据脊椎在动物体内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又可分为: 颈椎 胸椎 腰椎 荐椎 尾椎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附肢骨 (二)脊椎动物骨骼系统-附肢骨 四、脊椎动物的各类别 ——主要特征及演化事件 (一)鱼形类一般特点及颌骨的出现 脊椎动物的演化第一步就经历了颌骨的演变,由早期的无颌类逐步演化出了有颌类 颌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主动攻击捕食成为可能,变被动为主动 颌的出现是在鱼形类演化阶段完成。鱼形类的特点是: 终生水生,鱼雷形,鳃呼吸 脊椎双凹,残留脊索,仅有躯干椎和尾椎之分,有各种鳞片 (一)鱼形类一般特点及颌骨的出现 无颌类的主要特点 无颌、无偶鳍 体覆骨板,体内软骨 古老无颌类叫甲胄鱼 化石代表 Cephalaspis D 头甲鱼 (一)鱼形类一般特点及颌骨的出现 盾皮鱼类 仅头部和躯干有骨板 具有原始的上下颌 具有成对的附肢 化石代表 沟鳞鱼(Bothriolepis) D2-3 软骨鱼类 海生,D-Rec 软骨,盾鳞 化石代表 弓鲛(Hybodus) (一)鱼形类一般特点及颌骨的出现 (二)两栖动物的起源及特征 1、两栖动物的起源 登陆--脊椎动物演化的里程碑 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大面积的陆地,促使了一部分鱼类分化并向陆地转移,逐步演化出了两栖类。 1、两栖动物的起源 1、两栖动物的起源 从鱼到两栖类的化石代表--鱼石螈 具有两栖类的特征:四足、具肺、有颈椎 残留有鱼形类的特征:具鳞、具鳃盖骨残余、有鱼尾 1、两栖动物的起源 两栖类起源于鱼类的证据 化石证据--鱼石螈 比较解剖证据 2、两栖动物的特点 经过一系列包括迁徙、保水、呼吸等生存斗争,一些鱼形类弃水登陆,在机能上出现了许多进步性特点: 脊椎进一步分化,已有颈、躯干、荐和尾椎 四足运动,但钎细,位置也其他与四足不同 皮肤裸露,易失水,只能生活在潮湿区 肺尚不发育,皮肤起一定的呼吸作用 2、两栖动物的特点 两栖动物是第一个登陆者,身体机能尚不完全,未能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在幼、成年间有一次变态过程。 2、两栖动物的特点 一些古老两栖类,特别是石炭纪、二叠纪两栖类,因头部覆有坚固的骨板而背称为“坚头类”,

文档评论(0)

180****95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