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充-界件面现象与吸附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特性 吸附剂和吸附质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的转变 吸附热 吸附热的分类 吸附热的测定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从吸附热衡量催化剂的优劣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毛细凝聚现象 毛细凝聚现象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量线 吸附等量线 吸附等量线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BET公式 BET公式 BET公式 BET公式 BET公式 固体自溶液中吸附的三种作用力 界面层上固体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固体与溶剂之间的作用力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液中的吸附是溶质和溶剂分子竞争吸附净结果;固体表面的溶质浓度比溶液内部大,为正吸附;否则为负吸附。 ★固-液吸附速率 溶液中的吸附速率一般小于气体吸附速率,所以溶液吸附平衡时间较长。 原因: (1)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度小于在气 体中的扩散速度 (2)固体表面有一层液膜,溶质分子必须通 过这层膜才能被吸附,所以,吸附速慢。 (3)吸附剂表面孔的因素。 ★表观吸附量的实验测定方法 将一定量的固体放入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溶液中,不断振荡,当吸附达到平衡后,测定溶液的浓度,从溶液浓度的变化,计算每克固体吸附的溶质量,可计算表观吸附量。 例:高岭石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的研究 (1)将一定量的高岭石放入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 铜溶液 中,不断振荡12小时,静置吸附48小时。 (2)当吸附达到平衡后,在4500转/分离心分离10分钟,取 上层清夜,测定溶液中铜离子浓度。 (3)从溶液浓度的变化,根据公式计算每克固体吸附的溶 质量,可计算表观吸附量。 (4)借助气相吸附理论,研究溶液的平衡浓度与表观吸附 量的关系(BET、Freundivh、Langmuir),处理液相吸 附结果。 2. 吸附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其它性质对吸附量的影响(1)同系物的吸附——Traube规则 “吸附量随碳链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例1:炭自水溶液中吸附脂肪酸 吸附质:甲酸、乙酸、丙酸、丁酸 判断:吸附量顺序? 吸附量的顺序:甲酸<乙酸<丙酸<丁酸 原因:非极性吸附剂总是易自极性溶剂中 吸附非极性组分。 例2:硅胶自四氯化碳中吸附脂肪醇 吸附质: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 正己醇、正辛醇 判断吸附量顺序? 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辛醇 原因:极性吸附剂总是易自非极性溶剂中 吸附极性组分。 (2)溶质的溶解度对吸附的影响 由于溶质的溶解度越小,表示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因此,被吸附的倾向越大,越容易被吸附。 范例1: 脂肪酸的碳氢链越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被活性碳吸附的越多;若在四氯化碳溶剂中,脂肪酸的碳氢链越长,溶解度越大,其被活性碳吸附的越小。 范例2: 苯甲酸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判断:硅胶在两种溶剂中对同浓度的苯甲酸(约0.1mol/L)吸附时,在那一种情况下吸附量更大? 结论:硅胶自四氯化碳中吸附苯甲酸的量大于在水中吸附的量. 因为硅胶是极性吸附剂,水的极性比苯甲酸强,硅胶对水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减少了硅胶对苯甲酸的吸附,而硅胶对四氯化碳的吸引力弱,所以硅胶易于吸附苯甲酸。 (3)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液吸附为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 若溶质吸附时从表面上替换下大量溶剂分子,则体系熵增加,是熵驱动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 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则吸附量减少。反之亦然。 (4)吸附剂孔径大小的影响 孔径越小,吸附剂向孔径内扩散的速度越慢,吸附平衡时间越长;且只有尺寸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才能被吸附。 (5)盐对吸附的影响 盐影响溶剂和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影响吸附过程。 例:盐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