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原核思生物1
(6)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意义 机 制: G— 为什么会被染成红色?因为脂类物质较多,肽聚糖少,用丙酮或酒精(脂溶剂)溶掉脂类,使细胞壁的透性增加,从而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溶出来,而染上复染液的红色。 G+ 为什么会被染成紫色?因为肽聚糖含量较多,脂类物质含量较低,用丙酮或酒精(脂溶剂)处理脱水,而使壁的肽聚糖网孔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溶不出来,也就不能染上复染液的颜色而保持原来的紫色。 芽孢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酵母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而大多数无芽孢杆菌、弧菌、螺旋菌和某些球菌则呈阴性反应。 意义: 革兰氏染色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指标;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提供菌体的其它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2、细胞膜(cell membrane) 性质与结构: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住细胞质,厚7.5-10nm,柔软而有弹性,约占细胞干重的10-30%,主要成分为60-70%的蛋白质、20-30%的脂类和约2%的多糖。细胞膜所含的脂类均为磷脂。通过质壁分离、选择性染色、原生质体破裂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可以证明细胞膜的存在。细胞膜结构一般采用Singer和 Nicolson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 功能:a. 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运送、交换; b.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 c.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 d.进行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e.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 中间体(mesosome):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的结构。其主要功能可能与DNA的复制和分离、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分泌、以及细胞分裂时的横隔形成及芽孢的形成有关。 3、细胞质( cytoplasm)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包裹在细胞膜内,是一种无色、透明、粘稠的胶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核糖体、贮藏物、各种酶类、中间代谢物、无机盐、载色体、质粒等,少数细菌还存在羧化体、伴胞晶体或气泡等构造。细胞质中有许多内含物,主要有: 核糖体:主要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细胞内含物: ①贮藏物:不溶颗粒,贮藏营养物质。 常见的颗粒状内含物: a. 异染颗粒:是细胞内磷素的一种储存形态,当用美蓝或苯胺蓝染色时它可与多聚偏磷酸盐结合,呈淡紫红色,这种颜色变化叫异染现象。其成分主要是多聚偏磷酸盐。其主要功能是贮藏磷元素和能量,并可降低细胞的渗透压。 b. 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是类脂物质,是细胞内碳素和能源的贮藏物质并可降低渗透压。能被苏丹黑染色。通常在显微镜下,显现为一种折光性很强的小体。 c.藻青素和藻青蛋白(一种辅助光合色素):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它们属于内源性的氮素贮藏物,同时还具有贮藏能源的作用。藻青素呈颗粒状,由含精氨酸和天冬氨酸残基的分枝多肽所构成,其分子量在25000-125000范围内。 ②磁小体:存在趋磁细菌中,主要成分Fe3O4 ,无毒,具有导向功能,即可引导细菌游向最有利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 ③羧酶体:存在于自养细菌细胞中,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关键作用。 ④气泡:存在于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水生细菌中的泡囊状内含物,具有调节比重,以使其漂浮在最适水层中的作用,可获得光能、氧和营养物质。 4、核区 细菌为原核细胞,无核膜和核仁,在核区中充满深度卷曲、折叠的DNA双螺旋细丝。故称为核质体、类核、拟核或核基因组等。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菌体内只有一个核,多集中于菌体中央。处于分裂活泼的细菌,由于DNA复制先于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内可见2~4个核。细菌的核可看成一条染色体,是储存和传递遗传物质的基础。 质粒:在细菌的类核外,有时一个或几个小形、共价、闭合环状的DNA分子,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可分散在细胞质中,也可附加在染色体上。质粒DNA分子携带某些获得特殊性状的基因,并可通过接合或传导传递给另一个细菌,也能携带染色体DNA的片段一起转移。因此,质粒成为基因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载体。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 1、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较松厚,并具有一定外形的粘液性物质。如果粘液性物质没有明显的边缘,则叫粘液层。如果有个荚膜内含有多个细菌,这种荚膜又称为菌胶团。 成分: 90%的水分,多糖或多肽 荚膜可通过离心而沉降(分层),而粘液层则是扩散在培养基中的胞外多糖,通过离心无法使它沉降,有时甚至将培养容器倒置时,培养物还是结成凝胶状。进行负染色可以在光镜下观察到。 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