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二重证据法”之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历史教学,实践展示,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9-0038-04
“二重证据法”是1925年由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大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时提出的历史研究方法,他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①这里王国维先生明确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的含义,即通过地下考古发掘的材料来与现有的文献资料互证互补来探寻历史之真相。陈寅恪先生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将“二重证据法”进行了精当的解读,将其阐释为“用地下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与纸上的文字相互验证的方法;用异族之书和我国的文献记载相互验证的方法;用外来的观念与固有的资料相互验证的方法”。②显然,经过陈寅恪先生的阐释,“二重证据法”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关于“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是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史学界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不复多述。我们所关注的是“二重证据法”能否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之中。本文写作萌发于我指导一名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生开题之时。当时我与学生共同拟定题目为《二重证据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在学生陈述之后,引发了教师的激烈争论。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五名参与开题教师,三名教师对这个题目提出严重质疑,其理由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是真实的,不需要二重证据法来证实其真实性;一名教师也提出对中学生进行史学方法训练不合适。但是我认为“二重证据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非常必要,我的反驳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是真实的,也需要“二重证据法”来证实其真实性,这正是历史学生命力所在。在我的坚持下,学生完成了硕士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外审评审成绩又一次令我大吃一惊,两名外审专家,一名打了93分,另一名打65分。这令我惶恐又惶惑:惶恐于学生因为我坚持做这个题目险些不能如期毕业;惶惑于“二重证据法”作为史学研究方法真的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吗?故撰此论文求教于大家。
“历史”一词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西方学者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历史“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③这里显然将历史“研究模式”视作了历史内容。我国著名学者葛剑雄曾提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①在一定程度上说,关于史学的方法和理论也可归为历史学应有之义。史学方法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也顺理成章。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首次将史学方法列为教学内容。实验版课标虽然提出“过程与方法”要求,但是在选修课程中没有列入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让教师和学生颇有无从下手之感。新课标将《史料研读》列为选修课程,让学生知道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并指出运用史料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等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史料,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具体情境,掌握读懂它的技能,才能对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形成准确的认识。②大胆怀疑、多源互证正是二重证据法一贯秉承的原则。另外《史学入门》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是我国“史学的优秀传统”,而二重证据法本身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更彰显求新开拓的科学精神。
其实,2003年提出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重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③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④并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是五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其他史学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A桨婵纬瘫曜加泻艽蟾谋洌是“学会用不同史料认识历史”的教学目标却没有改变。这也可以成为“二重证据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之可行性的一个补充佐证。
历史学科体系主要由认知历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认知历史所得的成果两大部分构成。⑤当前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主要来源于后者,即从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中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凭借。从1960年代以后,英美国家把历史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史学方法方面。历史本身具有不可逆性,历史人物、事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质量兴农视角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逻辑研究:以农药施用为例.docx
-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流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ocx
-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的阅读设计与教学实践.docx
- 半导体前置光放大器的设计和制作要点.docx
- 微细电火花微孔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docx
- 基于章程文本分析的高校治理问题研究.docx
- 京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测度与合作重点领域分析.docx
- 发展中国太赫兹高速通信技术与应用的思考.docx
-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docx
- 浅析《金瓶梅》的艺术技巧.docx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最近下载
- 2025入党积极分子考试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空调维修保养服务方案(技术方案).pdf
- 中医基础理论(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课程ID:1206450825).pdf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088)(正高级)试卷及解答参考.docx VIP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高频词汇1500(打印版).pdf VIP
- 2025年医学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ptx VIP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088)(副高级)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4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pdf VIP
- 我国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研究.docx VIP
- 北京市属高校国外访问学者英文简历模板.doc
- 工厂电工安全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