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大肠的组织学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麋鹿大肠的组织学研究 摘要:肠黏膜屏障对于防控细菌等直接与黏膜接触而引起疾病至关重要,而大肠作为载体,其免疫屏障对机体的健康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机械屏障作为细菌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更深入的研究,人们可能会找到更好的方式来维持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不被破坏。 本文通过HE染色等途径对麋鹿的大肠进行研究。希望能对麋鹿出血性肠炎这类危害严重的疾病提供理论基础,让麋鹿种群数量能够上升更加顺利。 关键词:麋鹿、大肠、出血性肠炎 引言: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密切的部位,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肠上皮细胞不仅主宰人体的消化及吸收,而且在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作用。肠道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肠道内壁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的肠淋巴组织的总量与脾的淋巴组织相等。[1]。 出血性肠炎,临床上表现粪便中夹杂血液,病程短,死亡率极高,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此病以侵害反刍动物为主,国内对绵羊[2]、山羊[3]、牛[4]等家畜出血性肠炎研究均有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血性肠炎在我国大部分鹿类园区时有发生,成为对我国养鹿业威胁较大的传染病之一[5]。在众多报道中,鹿类动物出血性肠炎的罪魁祸首是魏氏梭菌[8-13]。21世纪以来出血性肠炎,对麋鹿危害也非常严重。王英珍等[14]报道了一只麋鹿幼仔因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出血性肠炎死亡。之后,饲养在河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5]、北京动物园[16]、北京麋鹿苑[17]和石家庄动物园[18]均报道了麋鹿发生出血性肠炎。2010年3月,湖北省石首市三合垸的野生麋鹿暴发了魏氏梭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死亡了45只壮麋鹿,死亡率22.8%(45/197),临床症状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发生的出血性肠炎相似[19]。可见该病对麋鹿生存及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由于麋鹿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特殊性,造成取材困难,目前对麋鹿大肠的组织学研究较少,本文采用HE染色研究麋鹿大肠的组织结构,以期能为麋鹿消化道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材料 本研究所用实验动物为北京麋鹿苑一只死亡的麋鹿,取其盲肠、结肠和直肠,4%甲醛固定,制作5μm厚石蜡切片。 1.2HE染色 5μm厚的盲肠、结肠和直肠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在Zeiss显微镜下观察麋鹿大肠结构并拍照。 1.3数据统计 盲肠、结肠和直肠各取2张切片,每张切片上3个断面,两个断面间隔5μm,每个断面取5个视野,采用Image-Plus 6.0测量其最厚的黏膜厚度及肌层厚度。所得试验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22软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P0.05),且结肠与直肠间黏膜厚度差异不显著。而盲肠和直肠的肌层厚度显著大于结肠(p0.05)见表1。 3.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盲肠、结肠、直肠均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1.黏膜大肠黏膜表面光滑,不形成环行皱褶,①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肛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柱状细胞之间有大量杯状细胞。②固有层很发达,内有排列整齐、长而直的大肠腺,淋巴孤结很多,淋巴集结则很少。大肠腺中杯状细胞特别多,无潘氏细胞。③黏膜肌层也较发达,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且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④浆膜 除直肠的腹膜外部,其余部分均覆以浆膜。 麋鹿的盲肠、结肠、直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构成,而且它们的肠腺都比较发达。同时,三者的肌层都较为发达。麋鹿盲肠、直肠粘膜厚度显著大于结肠,而盲肠与直肠差异不显著。肌层厚度与黏膜厚度情况类似。 与其他动物的差别 马的盲肠呈逗点状,上有4条由外纵肌层集中所形成的纵带,由于纵带的牵引,使盲肠肠壁形成许多囊状肠袋。盲肠位于腹腔右侧,自右髂部伸向腹腔底壁,盲肠尖达于剑状软骨后方。 牛、羊的盲肠向后以盲端伸向骨盆腔前口,盲肠表面平滑,无纵带和肠袋。 麋鹿的结肠位于右季肋部与右髋部,形成结肠袢,这与牛、羊的结肠圆盘相似,但是具有向内后下突出的尖端,故略呈圆锥状,称为结肠圆锥。结肠圆锥的顶端向后内方达瘤后背盲囊下部,基部向上,位于右肾的下方,连于肠系膜之下。 与小肠的差别 1.大肠黏膜无皱襞和肠绒毛。故内表面光滑。 黏膜上皮杯状细胞较多。 参考文献: [1]李伟,陈庆森.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及其菌群与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08,29(10):649-655.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