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行政學報‧第二十四期
〈研究論文〉
民 96年9月 頁 1-28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資訊不對稱與奏摺制度之研究
清世宗朝的分析
*
顧慕晴
《摘要》
資訊不對稱(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是資訊經濟學(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探討的主題之一。該理論認為為了使市場有效運作,須儘
可能使買、賣雙方站在一資訊公平、對稱的立足點上,交易方容易達成。
另就理性的個別買、賣雙方言之,均欲掌握愈多的資訊,才不至於在交易
之時,遭到矇騙。在我國歷代的王朝中,專制皇帝對國家的統治,必然需
要官僚 皇帝的分身。皇帝如何保證官僚,唯唯謹謹的遵守皇帝的敕
令,專心治理百姓?績效若何?中國幅員廣懋,皇帝深居九重,眾多的官
員與人民分散各處,形成「天高皇帝遠」的態勢,皇帝可說處於「資訊不
對稱」的劣勢。歷代皇帝均採取各種方法加以扭轉。奏摺制度是清朝皇帝
為了扭轉資訊不對稱的有效利器之一,其發展的最高點為清世宗在位時
期。因之,本研究遂以此時期為主要的探討範圍。本文探討的主題為:資
訊不對稱的理論,奏摺的意義、奏摺產生原因,奏摺扭轉資訊不對稱的機
制與奏摺對資訊不對稱的意義。
關鍵字[ ] :資訊不對稱、奏摺制度、清世宗
投稿日期: 95 年 7月 11日;接受刊登日期: 96 年 6月 4日。
*
顧慕晴為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e-mail: muchyng@mail.ntpu.edu.tw 。
‧1 ‧
公共行政學報‧ 第二十四期 民 96年9月
壹、前言
在官僚體系中,公文系統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因為資訊的流通與顯示,須依賴
公文加以負載與傳達。若公文中的資訊質量兼優,則有助於執政者制定政策與管理
行政。奏摺制度為清代特有的公文系統,在時間上,幾乎貫穿整個清代,由清初康
熙朝逐漸形成,經雍正朝而興盛,至乾隆朝取代奏本,又至光緒朝取代題本,成為
正式的公文體系。在地位上,奏摺於康雍兩朝為君臣之間私人的往來信函,到乾隆
時,則具有半官方的性質,至德宗光緒二十七年(西元 1901 年)則成為朝廷的正
式公文制度。因之,就其發展過程與地位來看,奏摺可說是有清一代文書制度的最
重大變革與運作基礎,其對清代政治與行政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以往學界對於奏
摺制度的研究,約略可分為兩種導向,一為奏摺史料的彙整與編輯。例如,一九二
五年北平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曾先後刊印《文獻叢編》(北平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
館編,1964b )、《掌故叢編》(北平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1964a)、《史料
旬刊》(北平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1963 )等書;台北故宮博物院曾編纂《宮
中檔康熙朝奏摺》(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國立故宮
博物院,1980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 )、《宮中檔光
緒朝奏摺》(國立故宮博物院,1973 );大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亦曾編纂《康熙
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4 )、《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
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1 )等。二為專論式的學術研究。其中與本論文主
題有關者,主要有黃培所寫之〈雍正時代的密奏制度清世宗治術的一端〉
(1962 );吳秀良(Silas, H. L. Wu )所著之《通訊與中國皇家統治:宮廷編年史
制度之發展》(Communication and Imperial Control in China: Evolution of the Palace
Memorial System 1693--1735 )(Wu, 1970 );陳捷先之〈雍正硃批諭旨控制臣
僚的一種工具〉(1971 );莊吉發所撰《清代奏摺制度》(1979 );楊啟樵之《雍
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1983 );與郭成康所著《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