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目录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 生物氧化的特点 CO2的生成 H2O的生成 生物体内能量产生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生物体电子传递的方式 呼吸链及其组成 呼吸链的电子载体 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黄素蛋白酶类 铁硫蛋白的结构及递电子机理 CoQ (ubiquinone) CoQ的结构和递氢原理 细胞色素(cytochromes) 细胞色素血红素的结构 线粒体呼吸链 呼吸链的组成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NADH-辅酶Q还原酶 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 复合物III 细胞色素bc1复合物 CoQ在呼吸链电子传递的作用1 呼吸链电子传递的Q循环 复合物IV细胞色素c氧化酶 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时自由能的下降 利用电子传递抑制剂确定呼吸链中电子传递体排列顺序图解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 氧化磷酸化 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线粒体ATP合酶 ATP合酶结构示意图 氧化磷酸化重建示意图 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asis) 化学渗透假说模型 Boyer和Walker的工作 ATPase的旋转催化模型 ATP酶作用机理 (4)磷氧比(P/O)和氧化磷酸化效率 磷氧比( P/O ) 3、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磷酸甘油穿梭 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作用 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 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ATP的总结算 四、氧化磷酸化的调节及抑制 能 荷 电子传递 抑制剂 2,4-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作用 解偶联蛋白的放热机制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位点 第三节 其它氧化系统 问答题 电子传递链标准氧化还原自由能变化 抗霉素A的抑制部位 NAD FP Q b c aa3 无抑制剂 NAD FP Q b c aa3 总反应: NADH+H++1/2O2→NAD++H2O ΔG°′= -nFΔE°′ = -2×96.5×[0.82-(-0.32)] = -220.07千焦·mol-1 总反应:FADH2+1/2O2→FAD+H2O ΔG°′= -nFΔE°′ = -2×96.5×[0.82-(-0.18)] = -193.0千焦·mol-1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1、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3、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即ADP+Pi→ATP),这种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类别: 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ADP + Pi ATP + H2O 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 (1)线粒体ATP合酶(mitochondrial ATPase) (2)能量偶联假说 ?1953年 Edward Slater 化学偶联假说 ?1964年 Paul Boyer 构象偶联假说 ?1961年 Peter Mitchell 化学渗透假说 (3) ATP合成的机制—旋转催化理论 (4) P/O比和氧化磷酸化效率 Mitchell 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定子 ? ? ? OSCP ? F1 H+通道 ? ? ? ? FO 柄 DCCD结合蛋白 基质表面 外表面 ? DCCD—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OSCP—寡霉素敏感性付与蛋白 内膜 F0F1 ATP酶 e- ADP+Pi 底物 H+ ATP H+ H+ H+ 基质 膜间隙 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上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到膜间隙,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H+电化学梯度,这种电化学梯度转变为质子驱动力,驱使H+返回线粒体基质。由于线粒体内膜对H+的不通透性,H+只能通过内膜上的质子通道F0返回,这样H+驱动力为ATP的合成提供了能量。 线粒体外间隙 基质 琥珀酸 延胡索酸 ADP+Pi ATP NADH+H+ NAD+ 4H+ 2H+ 4H+ 内侧呈碱性pH产生化学能 质子迁移驱动ATP合成 内侧呈负电性产生电极电势 英国科学家Walker通过x光衍射获得高分辩率的牛心线粒体ATP酶晶体的三维结构, 证明在ATP酶合成ATP的催化循环中三个β亚基的确有不同构象, 从而有力地支持了Boyer的假说。 Boyer和Walker共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Boyer为解释ATP酶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