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韩国人行骗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   广东际唐律师事务所受梁某家属的委托,指派刘平凡律师、汪文峰律师依法在贵院审查起诉的关于梁某涉嫌诈骗罪一案中为其辩护。本律师在向贵院了解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罪名的基础上,会见了犯罪嫌疑人梁某,进一步了解核实案件情况。现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本案出具该律师意见书,恳请贵院充分考虑。  以下律师意见,建立在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及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出具的深公罗诉字【2012】第02043号《起诉意见书》查明的事实基础上,根据本律师对我国法律的理解客观分析、推断出具。 一、发生在2007年的诈骗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充足,不能认定是梁某所为。 (一)被害人对作案人相貌、身高和语言上的描述与犯罪嫌疑人的实际不吻合,被害人的辨认不真实,不能认定作案人是梁某。   根据梁某的多次供述,其进行诈骗的基本手法是:“我冒充韩国人,然后说自己需要帮忙,并称自己要求借用对方的银行卡,然后我再趁机将密码骗到手,再找机会将卡拿走取现”。(梁某的七次讯问供述都是一致的)其进行诈骗的基本特点是:①自称是韩国人,化名金某;②体貌特征上,长得也像韩国人,身高一米七左右,小眼睛,略胖,留着卷发,作案时都穿着比较得体的衣服;③语言上,会讲韩语,并利用语言优势使用“夹杂韩语的普通话”与事主交流;④无作案同伙,都是一人作案。基于以上总结归纳,受害人的陈述不符合梁某的作案手法和基本特点,不能认定作案人就是梁某:  1、被害人余某、林某和严某并没有记清楚作案人的详细面貌,其相片辨认不真实,不能排除作案人另有他人的可能。  (1)据余某询问笔录第3页载,其被骗的时间是2007年12月3日晚上,骗其财物的男子年龄约30岁左右,身材偏胖,身高1.7米。余某只知道作案人自称韩国人,只有年龄、身高和身材上的大致印象,而没有其具体相貌特征的描述,可见对于作案人的相貌特征是模糊的。案发时间是2007年12月3日晚上,而余某在镇南派出所相片辨认的时间是2012年4月,在相隔两年零四个月后余某是否能准确辨认出当天晚上作案人就是梁某,其真实性非常值得怀疑。  (2)据林某询问笔录第3页载,其被骗时间是2007年5月3日晚上,骗其财物的是两名男子,一名自称新加坡人,一名自称韩国人。“自称是韩国的男子大约1.68米,(身材)较瘦,头发染成黄色,脸较瘦,其他特征就想不起来了。” 林某承认“其他特征就想不起来”,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记清楚作案人的详细面部特征,只是一个大概的面部轮廓印象,符合这种特征的人有无数个。 (3)据严某询问笔录第4页载,其被骗时间是2007年12月12日晚上,骗其财物的男子“头发是黄色的,比较长,因为当时是晚上,灯光不好,身高大约一米七几,穿米黄色的休闲服,脸比较圆,脸上的皮肤比较粗,中等身材,他的样貌有点像韩国人”。严某承认当时是晚上光线不好,即当时并没有完全看清楚行骗人的具体面貌特征,只有大概的轮廓印象,即一张皮肤粗糙的圆脸,样貌有点像韩国人,符合这个特征的人同样有无数个   可见,基于三被害人都没有清楚记住作案人的详细面部特征,而她们在派出所都只是做了面部相片的辨认,而且辨认的时间间隔都在两年以上,因此三被害人对梁某辨认的真实性非常值得怀疑,不排除三被害人仅凭大致的印象做了错误辨认,也不排除公安机关在三被害人辨认过程中处于不能完全肯定的状况下给以一定的暗示并引诱被害人在辨认笔录上签名确认的可能。   2、被害人李某和郑某对作案人的语言和身高描述与梁某不吻合,两被害人的指认明显不真实,作案人另有他人。  (1)据李某询问笔录第2页载,其被骗的时间是2007年7月27日晚上,骗其财物的男子30岁左右,身高大概168cm,身材比较胖,短发,头发有点卷,说带广东话的普通话。李某的描述与梁某的语言明显不吻合,作案人是“说带广东话的普通话”,而梁某是江苏人,说话不可能带广东话(白话)口音,且梁某行骗时惯用的语言是“夹杂韩语的普通话”,故此人明显不是梁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有关辨认的规定,李某只是相片辨认不可能听到梁某说话,而且辨认的时间与案发时间间隔两年以上,被害人在被骗的过程并没有第三人予以证实,其陈述和辨认都只是单方行为,可见被害人的辨认明显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不排除被害人见梁某的相片与当时的作案人很相似,在急切的严惩报复心理的作用下做了错误辨认。  (2)据郑某询问笔录第2页载,其被骗时间是2007年12月27日晚,骗其财物的男子身高约1.65米,卷发,单眼皮,波鞋休闲裤,年龄25岁到30岁之后,口音带韩语,很黑,偏肥。梁某身高一米七几,而诈骗郑某的人身高一米六五,两者相差竟达5cm以上,一般人肉眼完全能够区分这个明显的身高差距。尽管郑某对作案人的描述与梁某很相似,但是派出所给郑某的辨认相片上有身高标尺,而郑某报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