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笑学实验二.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生物笑学实验二

细 菌 SS平板 大肠杆菌 粉红色大菌落 痢疾杆菌 无色细小,半透明菌落 伤寒杆菌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中间有黑色沉淀) SS培养基中菌落特点 将粪便标本以平板分区划线法接种到SS培 养基。 (每个实验室8个SS平板,每组做好标记,班长用胶布按班级绑好) 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h;取出放4℃冰箱中保存备用。 (三)粪便标本的分离培养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每个班2个平皿) 原理:根据空气中携带有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其中的气体是分散介质)粒子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垂直的自然方式沉降到琼脂培养基上。 方法:在室内选择一处放一个平皿。揭开皿盖,皿盖扣置于皿底下,暴露放置15min,即盖上皿盖,放入37 ℃ 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2.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 (每个实验室2个培养皿) 取一个平皿,用密涂法将细菌涂布于培养皿中,打开一半平皿盖,置于紫外灯下照射30分钟,然后盖好平皿,置37℃培养24h后取出观察结果。 密涂接种 分三次接种,每次取一环。第一次密涂接种后旋转60度二次密涂接种,然后同方向旋转60度后再次密涂接种。 3. 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每班4个平皿) 取血琼脂平板1块,打开平皿盖,将培养基面置于口腔前10cm处,受试者用力咳嗽几次; 盖上平皿盖,置37℃温箱中倒置培养24h后取出观察结果。 4.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基, 一部分写上“前”,另一部分 写上“后”,然后将手指在写 有“前”的部分沾一下,再将 手指用酒精进行消毒,在写 有“后”的部分沾一下。放入 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 (每个实验室4个平皿) 5.自选细菌进行培养(4个)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基,用棉签沾取生理盐水后,在手机、台面等物品上擦拭,然后涂布在平板上。 下次实验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药敏试验 肠道致病菌分离培养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sqjcbwm@126.com 病原生物学实验(二) 细菌接种技术 实验目的 1 掌握常用的细菌接种方法 2 熟悉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方法 (一)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接种工具 接种针和接种环 L型涂布棒 接种环境 接种罩、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内进行。 接种方法 1. 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的标本。 分区划线 划线时接种环与平皿约成30-40度角,轻轻接触,以腕力在琼脂表面轻快滑动,不能划破琼脂. 第一次划线应占平皿面积的1/10,以后每次划线约占面积的1/4—1/5. 划线为连续划线,不能间断.应占满平皿.划线不能交叉重复. 每次划完后应灭菌. 2.斜面接种法: 用于菌种移种,以进一步鉴定 和保存菌种。 3.半固体穿刺接种法: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动力和生化反应。 4.液体接种法:用于肉汤、蛋白胨水、糖发酵管等液体培养基的接种。 四种接种方法 将上述已接种细菌的培养基置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18~24h,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 (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1.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菌落 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菌苔:指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菌堆积物。 菌落与菌苔 菌落 菌苔 2.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浑浊:大多数细菌,如E.c. 沉淀:多见于链状排列的细菌。 菌膜: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枯草杆菌) 。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菌膜 菌沉淀 均匀浑浊 对照 3.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鞭毛细菌: 在培养基中沿穿刺线并向外扩散生长,穿刺线边缘模糊。 无鞭毛细菌: 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边缘清晰。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动力 现象 无动力 现象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1) 一.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二.S-S培养基的特性及用途 三.分离培养方法 主要内容 (一)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 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 志贺菌属:痢疾志贺菌 肠杆菌科的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1.相似的形态染色—从形态上无法区别 中等大小的G-杆菌 多有鞭毛、菌毛 乳糖发酵试验 肠道致病菌 肠道非致病菌 多数不发酵乳糖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