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3)勤劳俭朴.pdf

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3)勤劳俭朴.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勤劳俭朴 勤劳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勤劳的意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勤俭治国,勤俭持家”,“勤能补拙”,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类传统格 言,成为匾额,成为楹联,悬之于梁,刻之于柱,书之于户,铭之于案头, 朝夕诵读,世代共勉,以求潜移默化,身体力行。帝王宫殿大书 “勤政”二 字,褒扬人物莫不先言 “勤劳”。“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勤劳精神的无比崇尚和热爱,表明了 在人民心目中,勤劳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国兴旺,民族发展的最基 本的条件。 当然,我们所说的勤劳,首先是指劳动人民的勤劳,也包括从事科学、 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各种有益事业、有益活动的知识分子的勤劳,也应该 包括那些顺应历史潮流,起过进步作用的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业绩。以 此为准,则勤劳在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发展中居于最基本的地位,其道理是 很清楚的。 第一,勤劳是创造之源。 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 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人类社会。恩格斯指 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劳动使人有了手脚的分工;劳动产生了语言;劳动又促进了人的大脑 更加发达。因此我们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劳动创造了人。没有劳动, 就没有人。没有劳动,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人之所以摆脱动物界,是劳动起 了决定性作用,是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而绝不是 “上帝创造了人”。人 类要生存,就得吃饭、穿衣、住房、走路、读书等等,人们所需要的一切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无一不是辛勤劳动的创造,谁离开劳动谁就无法生活下 去。所以,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正如 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 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第二,勤劳是财富之母。 劳动创造世界。万里长城、大运河、广阔的国土、丰饶的田野、巍峨的 宫殿、精致的庭园、星罗棋布的城镇村庄、纵横如网的沟渠河川;稻谷粟帛、 鸡犬牛羊;从岩居穴处至高楼大厦;从原始陶器至现代工艺;从粗糙的石器 至现在的宇宙飞船,一切物质财富,无不来自勤劳。同样,人类社会的一切 精神财富也来自勤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中交流了 思想,创造了诗歌。随着劳动实践,他们又创造了音乐、绘画、舞蹈等等, 以后不断创造了哲学、数学等抽象思维。哲学、数学等抽象思维似乎距离劳 动实践较远,但追其根源也仍然在于人们辛勤的劳动。勤劳出智慧,一切知 识和智慧,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第三,勤劳是进步之路。 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 是一部劳动与劳动人民的历史。没有劳动和劳动人民,社会就不会前进,历 史就不会发展。劳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没有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劳动。 在劳动中,劳动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原 始社会,劳动者之间是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平等关系;在生产力水平有了 一定发展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里面劳动者的劳动也都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劳 动。劳动人民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从社会发展 的历史规律来看,人类从野蛮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 主义社会又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由低级至高级;交通运输由步行、牛车到汽车、火车、飞机、宇宙飞 船;能源利用从点松树明子到如今电能广泛使用及核能、太阳能等的运用等 等,这一切发展变化都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劳动改变了野蛮和愚昧,劳 动使人类变得文明、高雅了,而劳动人民则是劳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的车 轮滚滚向前的动力。可见没有勤劳,就不会有历史的前进,也就不会有今天, 更不会有人类的明天与将来。 第四,勤劳是道德之本。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无疑具有阶级性。各种道德观念 和伦理规范的解释,均不免以阶级利益为依归。经过历史的不断清洗,排除 那些不符合民族发展和历史要求而仅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和私利服务的各 种解释,如此筛选凝聚,形成有利于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关行为规范的 共识,这种道德才能称之为传统美德。以往的哲学家常把道德的本源归之于 人性,其实抽象的人性是不存在的。原始的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