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CT诊断考试要点
一.胸腔积液与腹水鉴别:
1.横隔征:当腹水或胸腹水存在时,横隔有时可显示弧线线状影,该线状影内侧的液体为腹水,外侧的液体为胸腔积液。
2.膈脚移位征:胸腔积液积聚在膈脚与脊柱间,可使膈脚向前外侧移位,而腹水积聚在膈脚的前外侧,可将膈脚推向后内侧。常以对侧作对比。
3.界面征:腹水直接贴着肝,腹水与肝的交界面清楚,而胸腔积液和肝之间隔有横膈,因此胸腔积液与肝的交界面模糊。
4.裸区征:肝的后部直接附着后腹壁,而没有腹膜覆盖,属于裸区,该区阻断腹腔致腹水不能达到脊柱侧,因此腹水不能贴近脊柱。胸腔积液则可聚集于脊柱侧。
5.假膈征:当肺下积液时,由于肺组织解剖特征,促使液体聚集在肺下叶外下方,形成膈影最高点在外三分之一。
二.脑梗死
1.动脉致密征: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较大动脉某一段,由于栓塞,血栓形成或者流速明显而密度增高。
2.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脑岛,最外囊和屛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
3.基底节回避征:大脑中动脉闭塞发生豆纹动脉远端时,基底节无异常。
4.丘脑回避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时,丘脑由脉络丛前动脉供血,不会梗死。
5.模糊效应:梗塞2-3W时,病灶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使组织密度增高,与脑实质密度相仿,CT平扫分辨不出来。
三.
1.CT值:按相对于水的衰减计算出来的衰减系数的相对值被称为CT值。
2.轨道征:扩张的支气管走形和CT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轨道征。
3.印戒征:扩张的支气管走形和检查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影,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状,称为印戒征。
4.Schmorl结节: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版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压迹。
四.填空
1.鞍内和鞍上最常见的肿瘤为 垂体腺瘤和 颅咽管瘤
2.CT图像上胆囊壁增厚的诊断标准是壁的厚度 大于3mm
3.扩张的胆管“末环”常提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若“末环”有胰腺组织包绕,同时见到“双管征”,则说明梗阻部位在 壶腹段
4.慢性胰腺炎较为可靠的CT征象 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
5.脑实质CT图像上窗位为+35HU,而采用的窗宽为100HU,则CT值范围为 -15-85HU
6.原发综合征指的是 肺部原发灶,局部淋巴管炎和所属淋巴结炎
7.典型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方弧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影
8.原发性肝癌多为富血供性肿瘤,其为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脏75%由门静脉供血
9.腹主动脉夹层可为DeBakey1或者3型,后者夹层范围为降部以下
10.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CT检查关键是对比增强扫描,其要领为“两快一长”具体是指 注射时间快 扫描时间快 延迟扫描
11.副鼻窦粘液囊肿常见于额窦和筛窦。
12.海绵状血管瘤是框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若在框内发现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其内伴有点状钙化或圆形高密度静脉石,是诊断血管瘤的有力证据
五.问答
(一)肝细胞癌:1.肝内局限性或弥漫性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
2.肿块边界可清楚(此时提示肿瘤为膨胀性生长并有假包膜形成),也可不清楚(肿瘤为浸润性生长)
3.肿块多数为低密度,少数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多数不均匀。巨块由于中央坏死出现更低密度区。合并出血和发生钙化,则肿块内表现为高密度灶。
关于肝细胞癌瘤灶本身,有学者提出“三多征”,即在扫描的多个层面,有多发性的多形性低密度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
4.增强扫描主要取决于瘤内血管情况和扫描时间。大多数肿瘤为弥漫非均匀性增强。动脉期 肿瘤强化(呈高密度),正常肝组织强化不明显(等密度)。门静脉期 肿瘤强化密度下降,内部常见更低密度区,正常肝组织强化(高密度)。平衡期 肿瘤对比增强密度持续下降,又回到原来的低密度状态。
动态扫描,并绘制肝癌的时间-密度曲线
5.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血管增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受累肝叶密度增加不如正常肝叶明显。
6.出现动静脉短路时,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早期静脉显影。
7.胆道系统侵犯,可在低密度病灶内见到更低密度的局灶性肝胆管扩张影,呈分支状走行,增强扫描更明显。
8.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
9.肝硬化,腹水。
(二)肺炎性假瘤:是发生在肺内的慢性炎性增生性团块样病变,组织学特征是由多种细胞形成的肉芽肿。
肿物可缓慢增大,极少数可恶变。按照构成的主要细胞成分,病理上分五型:浆细胞型;淋巴细胞型;硬化血管瘤型、组织细胞增生型和乳头状增生型。
CT表现:
1.单发多见,常位于肺叶表浅部位。
2.圆形或椭圆形团块样病灶。直径4CM以下70%。
3.边缘多锐利,少数可毛糙甚至伴有毛刺。
4.密度均匀,肺窗和纵隔窗大小无几。少数出现钙化、空洞及空气支气管征。
5.临近肺组织受压,支气管血管束移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