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的名胜古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邹平的名胜古迹 范公祠 坐落于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享堂。旧志载,该祠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邑人知县韩泽所建。后经元、明、清多次修葺,最后一次修葺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筑分主殿和后殿,歇山式,四角飞檐,斗拱相扣。祠院内原有古槐3株,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知县韩泽所植。“文化大革命”中,2株被伐,现仅存1株。因树干空心,干中又生新枝,称“怀(槐)中抱子”。树高10米,干径1.5米,树冠阔径15米,至夏日,枝繁叶茂,浓荫蔽天。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2000年,县内又经3年次修复。重塑范公像,对主殿壁、柱饰物重新复制翻新,院内新置石碑10通,大门新添石狮2尊,千年古祠,又展现了昔日风貌。 唐李庵 坐落于邹平县邹平镇石樊鲁村西北300米山谷中,系小型佛教寺院。相传古时有唐、李二仙在此修炼而得名。兴建年代失考。碑记记载最后一次重修为明朝隆庆年间。寺院久历风雨剥蚀,殿内彩色壁画大部涂铲。现存有大殿、山门、东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经楼及客房共32间。山门左右有重修寺碑4通。院内有丁香、古柏,院东有500余年的文冠果树1株。唐李庵古建筑群,小巧玲珑,布局精密,与周围自然风物浑然一体,堪称胜景。该寺院为县境内仅存的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1998年,县两次拨款修葺此寺。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山东省邹平县境内,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市交界处的长白山脉白云山群落,北距县城15公里。 公园总面积48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56公顷,天然灌木林124公顷。园内有大小山峰18座,主峰玉皇顶海拔728.8米。群山连绵,危岩陡涧,山势陡峭险峻;峪深谷长,茂林葱郁,浓荫蔽天,山中涧泉流溢,鸟啼鹿鸣,景色宜人。公园内15条主要山谷之水流经黛溪河,注入小清河。园内多鸟、兽,据统计鸟类有10目、29科、43属、64种,属市级自然保护区。碧云谷、碧云坊、漱溟桥、翠竹林、鹤伴仙境、仙翁石、抗日桥、铜墙铁壁、一线天、英烈石、抗日洞等23处景点,留下了游客的串串足迹。峪底平坦之处,建有1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1座,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1处,160平方米的公园办公室和3座游玩景亭。是一处集餐饮旅游、避暑度假、学术研讨、休憩娱乐于一体的理想旅游胜地。环山路蜿蜒曲折直达公园内,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黄山位于邹平县城南侧,据传因土黄得名。其山势状如伏虎,又称虎头崖。山势不高,海拔仅有168.4 米。 黄山古时多庙宇,西岭有碧霞元君庙,东岭有玉皇庙,又有捕蝗之神刘猛将军庙、古大夫庙、黄山文笔峰等建筑,皆金彩绚丽。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召来众多文人墨客、南北商贾,远近善男信女、进香祈愿者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是黄山庙会期,届时南北药商云集,以药材交易为盛,形成了海内外闻名的黄山药会。 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石锛、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经考证,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以上类型的陶器在滨州地区是首次发现,对研究古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该遗址1984年被邹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山东省文物管理局批准,又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88年山东大学投资建立了1850平方米的3层考古楼,陈列文物1000多件。丁公遗址是重要的史前遗址,被列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近几年,省内外各界人士到此参观者不断,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将此作为专业教学和科研实习之地。 醴泉寺 醴泉寺位于邹平县境西南长白山中,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后圮。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 醴泉寺建于群山环抱之中,坐南面北。大门两侧蹲踞一对石狮,迎门为文昌阁,阁上有殿,塑有文昌帝君神像。殿西有一古钟,径2米,高3米有余,撞击之声,响彻数里。阁南为大雄宝殿,能容千人。中有释迦牟尼石像,系一巨石刻成,仅头部就有1米多高。殿后有东西两个跨院,东为范公祠,西为三星殿等,整个建筑完整和谐,浑然一体。 范公祠,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祠堂。范仲淹幼年随母嫁适长山,曾寄读醴泉寺,饱经流离寄寓之苦,后官途成名,醴泉寺亦名声大震。范仲淹去世后,县人为其建祠纪念,醴泉寺香火也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