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docVIP

名师精编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精编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PAGE 1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后强化演练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答案:C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答案:D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所以选D项。 答案:D 4.《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5.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答案:C 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7.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8.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奋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答案: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孟尝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 材料二:下面是几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史料: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3)材料二中《汉书·食货志》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4)这三次改革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解析:第(1)题根据对“五世而斩”的解释联系春秋时代的特征分析作答即可。第(2)(3)题根据改革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1)春秋时期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 (2)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3)“平籴法”。 (4)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