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反应分类
第四节 变态反应(Allergy) 一、变态反应概述 二、Ⅰ型变态反应 三、Ⅱ型变态反应 四、Ⅲ型变态反应 五、Ⅳ型变态反应 一、变态反应概述 (一)概念: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时,出现的一种过度的、引起机体产生明显免疫损伤的异常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或过敏原。 (二)变态反应分类: 1、速发型变态反应:通过抗体介导,又分三型:Ⅰ、Ⅱ、Ⅲ型变态反应。 2、迟发型变态反应:不通过抗体介导,又称Ⅳ型变态反应。 二、Ⅰ型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型变态反应,或反应型变态反应。 (一)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理 (二)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 (三)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四)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防治 (一)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理 变应原进入体内,刺激过敏体质的机体产生较多的IgE。IgE Fc段能较快而牢固地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受体上,使机体对该变应原处于致敏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则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结合,引起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SRS-A),乙酰胆碱等药理活性的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等病理变化。由于这些作用发生在机体不同部位,而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甚至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疾病。IgG4亦可引起,但作用弱,症状轻微。 (二)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 1、抗体介导,主要为IgE,其次是IgG4。 2、发生和消退较快: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发生。 3、抗体为亲细胞性。 4、由抗原抗体反应诱发药理活性物质引起功能紊乱而发病。 5、具明显的个体差异:只少数过敏体质的机体发生,认为与遗传无关。 (三)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1、血清过敏性休克:又称再次注射血清病,如用马抗猪丹毒高免血清治疗或紧急预防猪丹毒时,则再次注射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2、药物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是青霉素,其次有链霉素、先锋霉素。 3、其它:疫苗、饲料、乳汁等均可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四)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防治 1、诊断:人上常用,最常用皮肤实验,其次是检测IgE。 2、防治:常用肾上腺素、苯海拉明治疗。 三、Ⅱ型变态反应 又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一)发病机理 (二)常见的病型 (一)发病机理 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G中的IgG1、IgG2、IgG3、IgM,其次是IgA)与吸附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上的抗原结合,引起细胞凝集,或在补体作用下使细胞溶解,损伤,或被单核细胞吞噬,而引起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等。 (二)常见的病型 1、不相容输血反应:血型不一致的输血引起。 2、初生幼畜贫血症:胎儿红细胞经胎盘向母体血液渗漏,使母体产生相应抗体,幼畜从初乳中获得该母源抗体引起。 3、药物引起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青霉素、磺胺、氨基水杨酸等,因其吸附到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表面抗原改变,被当作异物引起变态反应。 4、传染病性Ⅱ型变态反应:如沙门氏菌、马传贫病毒等吸附到红细胞上引起。 四、Ⅲ型变态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变态反应。 (一)发病机理 (二)反应特点 (三)常见的病型 (一)发病机理 抗原与抗体接触后,由于抗原中等过剩,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太大、太小都不发病),但仍为可溶状态,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消除(大的才行),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孔排出(小的才行),因而较长时间循环于血液中,沉积于多种器官(如心、肾、关节等)血管壁基底膜、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等处,并向毛细血管壁外渗出,一方面激活补体,并吸附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组织细胞的溶解坏死,另一方面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引起局部小血管炎症并使之机械阻塞,进一步影响周围组织血液供应,引起局部病理损伤而发病 。 (二)反应特点 1、由抗体介导,主要是IgG、IgM、IgA。 2、必须有补体参加。 3、抗原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中等大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来吸引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以及血小板聚集,肥大细胞脱颗粒等而引起局部病变。 4、病变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出血坏死性炎症等特征。 (三)常见的病型 1、初次注射血清病:是由于动物注射异种动物血清一定时间后,抗异种动物血清的抗体形成,但异种动物血清未完全消除,二者结合成中等大复合物而发病。 2、阿沙斯氏反应:指抗原注射于带有相应沉积性抗体的动物,几小时内,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炎症反应,以红斑和水肿开始,继之局部出血,血管阻塞,甚至坏死,这种反应因最初由阿沙斯氏发现,故称阿沙斯氏反应。 3、狗的兰眼病:因犬I型腺病毒感染或活疫苗注射引起。 4、过敏性肺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数学起步,玩中学不焦虑——2025秋家长培训发言稿.pptx VIP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魏华林第0--18章绪论、风险与保险---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pptx VIP
- 电力市场的原理、变革与关键问题(41页).pptx VIP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言语功能评定技术.ppt VIP
- 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中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化妆师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三章 心肺功能评定技术.ppt VIP
- 2023年CSP-S组(提高组)初赛真题(文末附答案).pdf VIP
- DB53_T 1097-2022 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李四德-锦囊妙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