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经典全书 楷书.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楷书概论 第一节  楷书追源 楷书 ,一是指有法度可作楷模 的法书 。唐张怀瓘 《书断 上》云: “本谓之楷 书 ,楷者 ,法也 ,式也 ,模 也 。孔子 曰 ‘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由此 ,具有法度 的书作均可称 之 “楷书”。二是作为汉字的重要字体之一,亦称 “真书”、 “正书”或 “今表”。它产生于东汉末年,是汉隶结体与章草笔 法结合 的结果 。至三 国时期,书法家钟繇擅 “章程书”即为这 种字体 。到魏晋,由王羲之等大家在书写实践中改变体势,创 立新的法则,遂与隶书完全分流成为两种字体 。明张绅 《书法 通释》曰: “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 。楷书者,盖即隶 书者也,但 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 “楷书 ”的确立 ,经历 了很长的时间。徐邦达先生在 《五 体书新论》中认为 : “正书则后来完全摆脱 了隶名 。大约北宋 以来,又改称为楷书 了。”启功先生认为 “后来楷这一形容词 当作书体的专名,则是晋代 以后的事”。 第 2 页 “楷书”作为字体的名称见于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中, 上面说 : “诞字仲将 ,京兆人 ,善楷书 ,汉魏宫馆宝器 ,皆是 诞手写 。”羊欣又说 : “飞 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 ,全用楷 法 。”魏晋 的飞 白书 ,现在无法见到 。初唐离魏晋年代不远 , 以之作为参照不会有悬差 。徐邦达先生认为 : “我们看到的这 种字形笔法 ,正和 《贺捷表》等字形相近 。”可见 ,羊欣说韦 诞擅长的 “楷书 ”绝非可 以作为楷式的篆书和隶书 ,而是一种 刚从隶书中脱胎出来 的新字体 。 这种 “新字体”便是 “八分楷法”。 《古文苑 》卷十七魏词人牟准 《卫敬侯碑 阳文 》说 “魏大 饗群臣上尊号奏及受禅表顗 ;并金针八分书也 。”宋周越 《古 今书苑》载蔡文姬 “臣父造八分 ,割程隶八分取二分 ,割李篆 二分取八分 ”。《魏书 江式传》曰: “太学之碑,刊载五经,题 书。 书楷法 ,多是邕 ”已知 :汉 《熹平石经 》的字体和魏上尊 号碑 ,受禅表 的字体是一类 的。 《唐六典》卷十说 : “四曰八 分,谓石经碑碣所用。”由此可知, “八分”应是指 “铭石书” 这类字体 。 而徐邦达先生认为 :唐宋人所辑 的 《古文苑》不足据 ,因 为 “未 闻有拓本传世 ,真伪不可知 。但词人 自称为卫顗 的弟 子 ,而碑上有斥卫的大名 顗 ;相反 的下方涉及到钟繇 的倒 称之为元常 ,何 以颠倒如此 ?至于八分而冠 以 ‘金针 ’二字 , 亦可谓怪诞不经 ,一般小篆书才可 以用 ‘金针 ’直笔 ,因此 , 我断定此文出于伪造无疑”。 关于 《唐六典》,徐先生认为 : “八分,石经碑碣所用。” 主要是指 《熹平石经》相传是蔡邕 写的,其实是隶书 。唐人 以 蔡 邕善八分就把这种字称为八分书 了。把古隶之名取消,连他 们 自己写的隶书也称为 了八分 。徐先生认为 :八分楷法 ,指 的 第 3 页 是当时的手写体 章程书 。他 引西晋卫恒 的 《四体书势 隶 势》云 : “隶书者 ,篆之捷也 。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至灵帝 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 ,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 言,甚矜其能。”下面谈到梁鹄、邯郸淳等人都传此法, “鹄弟 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 皆弘法也 ”。羊欣在 《采古来能书人 名》中说 : “钟 (繇)有三体 ,一 曰铭石之书 ,最妙者也 ;二 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间者也。” 毛弘、钟繇在 当时都是教于秘书的。八分及章程书功名相 同。因此,徐先生认为八分即是章程书。 张怀瓘 《书断 八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