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神韵.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儒道哲理与 中国艺术 春秋战国,是学术上 的百家争鸣时期 ,在 当时的诸家学派 中,儒道两家对 中国美学的影响深远 。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者,孟轲继其志,发展其学说,形成孔孟之道的儒家学派思想体 系 。老聃是道家(道家是起于汉代 的称谓 )学派 的创始者 ,庄周继 承其思想,加以阐发改造,形成老庄之道的道家学派思想体系。 当时儒道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司马迁在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中说 ,庄子“剽剥儒墨 ”。 剥即攻击,儒道两个学派存在着矛盾 斗争 。至于说儒道 互补 ,乃至儒、道、释 思想相容相济 ,是魏晋起 才逐渐形成的现象。儒道的美学思想,在本质方面的区别是明显 的,相异处大于相同处。儒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主流, 也是中国美学史上居于支配地位的两大流派。 儒道两家的思想在美学方面的体现,从总的方面看,孔孟的 伦理道德是其美学思想的中心支柱,老庄的清静无为之道 ,是其 美学思想的中心支柱 。两家关于美学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看法,都 与各 自的道有 内在的联系。本文就有为与无为、仁义之性与真朴 天然之性、有情与无情、两种思想方法对审美观的影响等四个问 题 ,述评儒道审美观的相异之处。 第 2 页 一、有 为与无为 有为与无为,这里主要是讲与天道相对的人道 ;从孔孟和老 庄对人道所持 的态度辨认他们 的美学思想特 点 。孔子说 “朝 闻 道 ,夕 死 可 矣 。” 里仁 》,本文对孔孟老庄 的引文 ,只注篇名 ,省 去书名 ,下 同。)他把 闻道看作追求真理 的活动 ,为真理而生命不 足惜 。孔子创立 了以仁为核心 的道 ,他把实践仁看作人生 的准 则、崇高 的道德表现 。为 了行仁 ,他 百折不挠 ,一直抱着进取有为 的精 神 ,奔 走 列 国,栖栖 惶 惶 。孔子 死 后 一百 多年 ,孟 子 降生 ,他 继承 孔 子 的道 统 ,在 仁 的启示 下 ,提 出义 。他 说“仁 ,人 心也;义 , 人路也 ” 告子上 ,仁是人 的善 良之 心,义是人 的正 当道路 。孟 子为了宣传他 的思想,不远千里去见 国君 。孟子有 “舍生而取 义 ”(《告子上 的献身精神 。孔孟的仁义之道 ,实质上是一种道 德规范。他们的仁义之道的性质 ,决定了他们积极有为的态度 。 无论是宣扬仁 的思想或推行 以仁政治 国的方略,都必须做变革 人的意识或变革社会的工作,舍去有为的精神怎能行呢?道德与 事功的结合 ,是孔子判断人的精神美的准则。他颂赞尧说: “大 哉 !尧之为君也。巍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 民无 能 名 焉 。巍 巍 乎 !其 有 成 功 也 。焕 乎 !其 有 文 章 。”( 《泰 伯 孔 子认为尧的大作为就是大德的表现。孔子最敬佩周公 (姬旦)也 是 出于这一 思想 。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骄且吝 ,其馀 不 足观 已” 泰伯 。可见,孔孟 的有为 的人生观 ,是 由其仁义之道 的思想实质所决定。 孔孟的仁义之道成为评价人 的精神美的标准 ,也成为认识 自然美的规范,表现为以自然物 比德 。孔子喜欢登山观水,享受 自然美 。有一次,弟子 曾晳谈春游说:“莫春者 ,春服 既成 ,冠者五 第 3 页 六人 ,童子 六七人 ,浴乎沂 ,风 乎舞雩 ,詠而 归 。 《先进 孔子听 了深为赞叹 。但孔子却往往将 自然之美 比君子之德 。孔子 的比 德思想 ,影响后世二千多年 ,它影响到人对 自然美的看法 ,影响 到艺术创作中的借物寓意 。孔子 以物 比德 ,有的是把 自然物的特 点与审美者的思想情感巧相结合 ,如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