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后蜀经学发展概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前后蜀经学发展概论
舒大刚 刘 洋
[摘要]唐末以来ꎬ藩镇割据ꎬ战火遍染ꎬ巴蜀偏居一隅ꎬ相对安宁ꎬ大批移民迁入ꎬ在带来富余劳动力的同时ꎬ亦
播撒了无数文化的种子ꎮ 王氏、孟氏相继治蜀ꎬ开贡举ꎬ建学校ꎬ拢图籍ꎬ刻石经ꎬ大力崇儒兴教ꎬ经学于乱世中
渐兴ꎮ 在国家政权通过官学教育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ꎬ民间学术团体的儒学传承也未中断ꎬ饱学之士以经典讲
学授徒ꎬ开明之徒设私塾化育子孙ꎬ私学空前发展起来ꎮ 前后蜀之经学上承隋唐经学之遗续ꎬ下启宋明理学之
浪波ꎬ不仅在流传千载、别具一格的蜀学系统中昂然高标ꎬ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中扮演了承
前启后的重要角色ꎮ
[关键词]前后蜀ꎻ儒学ꎻ贡举ꎻ学校ꎻ经学文献
中图分类号:K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6)06—0214—07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重大项目“儒学文
献发展史”(skqy201424)阶段性成果ꎮ
作者简介:舒大刚(1959- )ꎬ男ꎬ重庆秀山人ꎬ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儒学文献、巴蜀文献ꎻ
刘洋(1987- )ꎬ男ꎬ山东莱芜人ꎬ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儒学文献ꎮ 四川 成都 610064
①
隋唐时期ꎬ国家版图统一ꎬ经济繁荣ꎬ格局开 氛围浓厚ꎬ古寺宝刹林立ꎬ摩崖石刻尤多 ꎻ前蜀后
阔ꎬ文化昌盛ꎮ 经、史、子、集四部丛书充盈ꎬ儒、 主王衍亲受“道箓”ꎬ后蜀后主孟昶道号“玉宵
释、道三教共存共荣ꎮ 偏及巴蜀ꎬ由于独特的地理 子”ꎬ对道教重视可见一斑ꎮ 在文学、史学和宗教
条件ꎬ隋末群雄角逐ꎬ衣冠殄丧之时ꎬ“天下饥乱ꎬ 氛围影响下的经学ꎬ特色显著ꎮ 这一时期经学著
唯蜀中丰静”ꎻ[1](P.7)初唐国家统一ꎬ百废待兴ꎬ巴 述可圈点者不在少数ꎬ更有孟蜀石经之刊刻ꎬ堪为
蜀更是人口密集ꎬ市贸发达ꎬ军民用度ꎬ多取于蜀ꎬ 千古传颂ꎮ
“闾里富于绮陶ꎬ菽粟同于水火ꎬ昔者储蓄ꎬ征敛实 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宋代完成了由北到南
繁ꎬ帑藏尤殷”ꎻ[2](P.5520)安史之乱ꎬ未曾波及成都ꎬ 的转移ꎬ介于唐宋之间的南方十国实为此转移之
其时“岁稔民安ꎬ储供无缺”[3](P.233) ꎬ因此玄宗入 关键ꎮ 该时期文教发达者ꎬ当推前后蜀ꎮ 儒学关
蜀ꎬ改益州为成都府ꎬ后再升成都为南京ꎮ 唐末兵 乎礼义ꎬ关乎风俗ꎬ实乃文教之根本ꎮ 而儒学发展
燹再现ꎬ僖宗奔蜀求安ꎮ 逮及五代ꎬ狼烟再起ꎬ巴 之兴衰又与学校、科举息息相关ꎮ 而今勾稽史料ꎬ
蜀偏安一隅ꎬ相对稳定ꎬ前后蜀主休养生息ꎬ劝课 略述前后蜀时期学校、科举发展始末ꎬ以明国家崇
农桑ꎬ至南宋始终保持着殷富的局面ꎮ 正如文天 儒之政策ꎬ复搜集整理前后蜀时期之经学文献ꎬ以
祥所说ꎬ“蜀自秦以来ꎬ更千余年无大兵革ꎬ至于本 勾勒其时经学发展之状貌ꎬ并进一步揭示前后蜀
朝(南宋)ꎬ侈繁巨丽ꎬ遂甲于天下”ꎮ[4] 经学在隋唐五代时期的重要地位ꎮ 笔者学力有
相对安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促进了文化的发 限ꎬ识有不逮ꎬ诚求教于方家ꎮ
展ꎮ 前后蜀时期ꎬ立学宫ꎬ设贡举ꎬ办私塾ꎬ成为乱
一、前后蜀之学校、科举制度
世中文化保存和传承的典型ꎮ 儒学也因统治者的
提倡和支持ꎬ在乱世中得以恢复ꎮ “纵观蜀学ꎬ大 唐末分裂割据ꎬ战乱频仍ꎬ全国的学校教育尤
在文史”ꎬ[5](P2101)前后蜀时期在诗、词等方面都取 其是北方诸镇几乎毁于一旦ꎬ«资治通鉴»载:“自
得了丰硕成果ꎬ其中尤以词的创作成就最高ꎮ 伴 唐末以来ꎬ所在学校废绝”ꎮ[6](P.9495) 相比北方动
随学人入蜀ꎬ史学亦盛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