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耗散结构理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学化学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4 年 8 月
知识
介绍 耗散结构理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文颖 刘义 李伟 屈松生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 由于各种形式的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耗散,对热运动规律的研究 ,可以揭示能量的转
化及其定量关系 ,因此热力学一直备受各研究领域关注 ,尤其是在统计物理学和信息论问世以来 ,
更显其重要性。这里就耗散结构在研究生命体系 ,生物膜及古生物群落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热力学的发展经历了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经典热力学 , 即平衡态热力学阶段;第二阶段
( ) ( )
是昂萨格 Onsager 和普里高津 Prigogine 等把热力学的研究推广到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建立
( )
了不可逆过程 或非平衡态 热力学 , 以近平衡态为研究对象,认为不可逆过程是在广义热力学
力推动下产生广义热力学流的结果 ;第三阶段是普里高津及其学派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推广
到非线性区域 ,从而建立了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
1969 年普里高津在理论物理与生物学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耗散结构概念。他在研究远离
平衡态的非线性热力学时 ,发现多粒子甚至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到一定程度时 ,系统
内部机制会突变为稳定的时间、空间或功能结构,而维持这种状态又必须不断地“耗散”物质、
能量或信息。普里高津称此为耗散结构 ,又称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现象[1 ] 。从数学与物理的角
度看 ,系统的自组织就是系统状态空间维数的下降或自由度的归并 ,即自发地趋向一个或一些
稳定的定态。耗散结构理论是非线性理论 ,是正在发展中的非线性前沿学科。
1 耗散理论对生命体系的探讨
1. 1 耗散结构与热力学定律的辩证关系
从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 , 自发过程总是使体系朝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进行,而相反方
向———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是不可能的。事实上 ,上述结论是在孤立体系的条件下总结出来
的 ,而耗散结构是在开放体系中即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开放体系 ,除了考虑体
系内部的熵之外 ,还必须考虑体系与外界的熵交换。作为开放系统的生命体系内元过程 ,根据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普利高津的熵变公式可写作 :
ds = d s + d s
e i
( )
其中 d s 表示 d t 时间内生命体系通过代谢活动 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 由外界引
e
入的熵 ,其值可正、可负亦可为 0 ;d s 表示 d t 时间内生命体系内部产生的熵 ,是由生命体内部
i
各种不可逆过程引起的 ,其数值恒为正。生命活动情况可用 d s = d s + d s 式进行讨论 ,包括以
e i
下 3 种 :
( )
1 若 d s 0 , 即 d s - d s ,这时生命体系所引入的负熵流不足以抵消内部的熵产生 ,熵
i e
30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变为正 ,此时生命体系将走向消亡。
( )
2 若 d s = 0 , 即 d s = - d s ,此时系统由外界吸取的负熵流抵消了内部熵产生 ,表明生命
i e
体系处于正常状态。
( )
3 若 d s 0 , 即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