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原蝗灾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
提名奖项: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草原蝗灾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主要完成人:张泽华,贠旭江,高文渊,农向群,周普国,洪军,张卓然,
李志红,王广君,杜桂林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草原蝗灾问题,围绕草原内蝗虫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和可持续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技术成果:
明确了亚洲小车蝗等10种主要草原优势种蝗虫的生活史、发育进程及因子、种群动态规律。发现了蝗虫种间竞争和食物诱导的迁移扩散规律。调查了全国353个固定监测点,明确了不同区域关键种、迁移种蝗虫发生与分布,创建了宜生指数模型,划分了蒙古高原、新疆山地和青藏高原3区33个亚区,并在区内划分了常发区、偶发区、预警区和防治区。创建了预测模型和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开发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创建了防蝗真菌菌种资源库,选育出高效防蝗菌株,研究优化了发酵工艺和产品加工工艺,研制了关键新设备,成本降低了30%,创制了的绿僵菌母药、白僵菌母药及制剂获得农药登记,建立了全过程自动控制生产线。制定了真菌农药国家标准5项,国际标准1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建立了利用真菌、天敌结合生态调控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在全国13个草原省区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挽回了经济损失,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客观评价:
成果鉴定(评价)3项,农业部科教司(农科果鉴字[2013]第08号);农业部科教司成果鉴定(农科果鉴字[2013]第011号);中国农学会(中农(评价)字[2014]第30号)。
项目验收(评审)4项,农业部“948”项目(961058)验收;农业部科教司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7G验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国家标准项目(42T-326)审定;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审定。
知识产权41项,其中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1项,新药登记4项,国家标准6项,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论文137篇,专著5部。
科技奖励7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用户评价6项,内蒙古、新疆、青海等6省区对技术的应用评价证明
国际影响,FAO农药产品标准联席会议(JMPS)接受本项目制定的‘Specification guidelines for microbial pesticides of fungal pesticides’标准备案;技术延伸至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的合作与培训。
技术检测报告,农业部5家药效试验认证单位的田间试验的防效认证;中国疾控预防中心等4家单位的安全性认证;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的效益评价。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的查新证明。
应用情况:
本项目在全国草原省区进行了蝗灾监测预警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推广,防蝗生物农药新产品的大面积应用,分级、分区治理策略和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组装配套。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河北等省区累计应用面积6.8亿亩次,防效70%~90%,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36万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9.8亿元。
颁布的《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国家标准和《草原蝗虫调查规范》行业标准,统一了全国草原蝗虫数据采集规范,保证了蝗区区划的科学性,提升了草原业务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建立的草原蝗灾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提高了预警能力和工作效率,保证了预测的精确性,实现了准确率85.6%与80.3%的短期与中长期预测,为我国草原蝗灾监测预警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制定的真菌农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真菌农药领域标准的空白,为真菌农药登记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推动了真菌农药行业和产品标准化发展。与分级、分区治理策略构成的草原蝗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强化了蝗灾防控的生态安全理念,对发挥草原生态系统种库功能、保护天敌、保障人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全国草原省区推广应用,遏制了草原蝗灾暴发与蔓延,为草原生态保护、草食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草地害虫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体系,并延伸至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草地生物灾害综合防控管理水平。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国家标准)
Specification guidelines for microbial pest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