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台湾之奢靡风气.PDF
《受灣史研究》
第十二卷第二期,頁 35…74
氏國九十四年十二月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清代臺灣之奢靡風氣*
吳奇浩**
摘要
臺灣於初入清版圖之際,即有一股奢靡風氣出現於氏間,並且持續地發展與擴
散,延續了整個清治時期 O此風氣瀰浸在庶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飲食、服飾、宴
會、住屋、交通工具,以及宴會婚聘與宗教事務等各個層面,顯示臺灣人氏的法費
水平相當高 O而這些奢靡行為,還具有若干特點: 1. 社會的 中 、 下階層對於奢靡行
為的崇尚與追求;一般認、為富貴人家才有能力享用的物品,卻廣佈於社會中、下階
層 o 2. 傳統觀念中 , 女性是不可隨意拋頭露面的 , 如今卻濃妝翠珠 、 接盡豔冕的 穿
梭於街道悶,展蹺,莘冕的衣裝0 3 .出現偕越的現象,例如富商模仿有功名者之服制 O
4. 人們在 日 常生活的 清 費 , 具有炫耀、 比較與競爭的性質 0 5 . λ、群之間 的相互成染 、
仿效,造成奢靡風氣的擴散;但也有明顯的城鄉差異,城市奢華,村野儉樸 0 6 .出
現追求時尚的現象 0 7 .外來商品成為奢侈游費的主要物品 0 8 .地方官員的禁奢措施
幾無成效 O
因此,臺灣人眾崇尚奢華的現象並非如前人所言於一八六0年開港通商之後才
發生,而是在清初即出現,且持續了整個清代 O而臺氏奢靡行為的發生可以由三個
方面加以瞭解,第一、從原鄉傳入之風俗習慣與價值觀念,影響臺氏的生活方式;
第二、明鄭以來持續發展的氏生經濟,以及海洋貿易帶來的愛厚利益,使人氏擁有
TAO
相當的財富,而得以及頭,奢靡的生活方式;第三、臺灣為糧食產地,糧食價格較低,
而且人們的收入較高,因此臺灣、氏眾有多餘的財富從事其它方面的高額游費 O
關鍵詞:奢靡、奢侈、:海費、日常生活、庶氏、清代臺灣
*本文之完成,筆者要成謝徐i5t.老師與巫仁恕老師給予的鼓勵及建議 O尤其是巫仁恕老師不厭其煩地閱讀
草成之初稿,並與筆者探討相闊的問題與觀點,使本文之研究視角史為豐富 O此外,正略、千忠、志仁
與洪偉等同窗亦給予意見與協助O兩位匿名審稿人所給予的寶貴意見,也祥益本文良多,在此一併致謝。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朱博士班研究生 O
36 多灣史研究 ﹒ 第十二卷第二期
一、奢靡風氣之初現: I 間或侈靡成風J
「習尚華侈」
四、奢靡風氣之轉變:外來品與時尚
、奢靡風氣之成因
、 結 月 三 口 五 ]
H
一主主‘一二之主
-、筒。再
十七世紀末,臺灣經歷明鄭亡、滿清興之政權交替,於康熙二十三年 ( 1 684)
正式歸入滿清中國的版圖 O以往對於清治臺灣時期的印象,尤其是清治前半期,
大多認為臺灣是一蠻荒初闢、亟待開發之地,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明顯
不如發展已久的中國內地 O至於繁華社會中才可見到的奢靡現象,直至清末才出
O 如李國祁先生之研究主張臺灣自一→八六0年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後 , 社會風氣
才趨向奢靡;人民所得提高,消費增加,奢侈品大量進口,使臺灣人民逐漸拋棄
原本農耕社會儉樸的道德標準走向重商崇利之途 o (1) 然而依清人之記載 ,
TAO
康熙年問,臺灣民間即瀰漫著一股崇尚奢靡的風氣,而且表現於平民百姓的日常
生活中 O當時臺灣人民的支出、花費,在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pdf
-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实验题】(试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docx VIP
-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docx VIP
- 技术标书技术方案(完整资料).pdf VIP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pdf VIP
- DB21_T 1565-20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 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_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pdf VIP
- 危重症患者口渴的护理PPT.pptx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