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补充讲义.doc.doc
PAGE \* MERGEFORMAT 10
燭之武退秦師補充講義
班級: 座號: 姓名:
★
★本課重點: 1.認識《春秋》與《左傳》。 2.說話/說服的技巧。
(一)左傳:封建秩序的黃昏 楊照
先有「經」,才有「傳」,在面對像《毛詩》或《尚書大傳》時,沒有問題;在面對《公羊傳》、《穀梁傳》時,也沒有問題。《公羊》、《穀梁》都是依循著《春秋》的文句對應解釋的。
但面對《左傳》時,我們卻必須稍微小心一點,不能如此理所當然、想當然耳。表面上看,《左傳》也是傍依著《春秋》,《春秋》經文起自魯隱公元年,《左傳》紀錄也起自魯隱公元年。但是《春秋》結束在魯哀公十四年,《左傳》卻結束在魯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了十三年的內容。也就是說,作為解「經」的「傳」,《左傳》裡竟然有十三年的解釋,沒有對應被解釋的文句。
另一個問題,《公羊》、《穀梁》主要在解釋《春秋》文句的意思,進而挖掘、分析對《春秋》為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左傳》中也有這種直接解釋文句的部分,但《左傳》裡更多的,《左傳》真正的內容主體,卻是「以事解經」。也就是說,將《春秋》中簡單的三言兩語紀錄加以展開,讓讀者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還原其相對比較複雜的過程。
因為「以事解經」,所以「事」,而非「理」,才是《左傳》的重點。也因此才可能出現魯哀公十五年之後,「有傳無經」的奇特現象。事實上,那就是從魯哀公十五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的大事紀,說明了那十三年間發生了哪些事。
換個角度看,魯哀公十五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的《左傳》內容,不會因為沒有相應的《春秋》經文而失去意義,仍然可以獨立地提供我們對那些年間歷史變化的訊息,那麼有什麼道理認定《左傳》其他兩百四十二年「以事解經」所記錄的「事」,不能獨立於經文存在嗎?沒有經文,不用對照經文,占《左傳》絕大部分篇幅的事件紀錄,獨立來看,都是重要的歷史──《左傳》根本就可以獨立於《春秋》之外,自成一本豐富而精采的史書啊!
還有,《公羊》、《穀梁》的作者,可以對著《春秋》的文字,講出他們大部分的解釋,《左傳》卻不可能。《左傳》的作者再怎麼了不起,都不可能從《春秋》經文中簡單的「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幾個字,讀出從鄭武公娶妻開始,到後來莊公和太叔段間的兄弟之爭,再到太叔段逃到鄢等等複雜的過程。顯然,寫《左傳》的人,手中必須有別的紀錄,才能依照這些紀錄補充《春秋》中沒有記載的細節。
然而,《左傳》運用的這些材料,為什麼《春秋》的作者看不到?還是,為什麼《春秋》的作者不運用這些材料,把事件說明清楚呢?
答案的關鍵在:《春秋》的撰寫用意,很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是著眼於我們今天所認知的「歷史」功能的。《春秋》所關心的,回到那樣的時代環境下,是藉由文字將現實事件和應然禮儀、秩序、道理、原則,進行比對,並且將比對結果固定下來,供當時人及後人學習參考。也就是說,《春秋》的重點不再紀錄發生了什麼事,而人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些事的意義,放在封建禮儀秩序下所展現出來的意義。
換另一個方式說,《春秋》的核心功能是「正名」,找到符合封建禮教道理的方式將現實事件寫下來,傳留下去。孔子說:「必也正名乎!」那樣的價值觀念,應該是有周代封建,至少是魯國文化傳統為其背景的。
什麼是「經」?什麼是「傳」?根據上文,楊照認為《左傳》與《春秋》的關係是?
根據上列補充資料,《春秋》強調「正名」,便是孔子所說「必也正名乎!」的觀念,孔子想要維繫的具體內容為何?
請配合小紫本P.41,說出《春秋》的體例及文字特色。
本課課文在《春秋經》中只記載了:「晉人、秦人圍鄭」六字。依據你對春秋筆法的了解,為何孔子不以「侯」、「伯」稱呼晉國、秦國國君?
(二)請閱讀下列資料並回答問題:
資料一、《春秋經.魯僖公5年》
僖公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參考譯文】魯僖公五年,春天,晉侯計畫殺害自己的世子申生。
資料二、春秋三傳原文選錄:
甲、【 】
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
【參考譯文】:為什麼要直接稱晉侯的作法為「殺」?因為他不但殺了世子,也等於殺了自己同姓的繼承人。直接稱道出國君的名諱,不以親屬身分稱之,因為他的作為太過分,明顯不合於「親愛親人」的倫理。
乙、【 】
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參考譯文】:直接稱出晉侯名諱並以「殺」字斥責之,因為厭惡晉侯的作為。
丙、【 】
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爲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
文档评论(0)